当前位置: 首页 > 养殖技术 > 家畜养殖 > 其他家畜 > 畜禽场消毒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其他家畜

畜禽场消毒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1 合理选择消毒药品

消毒药物的选择很重要,原则上要选用广谱、高效、低毒、对消毒物品无害、不会在畜禽及其产品中残留、在消毒环境中比较稳定、不易失去作用、使用方便和价廉易得的消毒药品。在此原则上还要针对不同的病原微生物来进行选择。常见的消毒药品有:

1.1 碱类消毒剂

如火碱、生石灰等。3%~5%的火碱溶液作用30min以上可杀灭各种病原体。

1.2 醛类消毒剂

如40%甲醛溶液(福尔马林),仅用于空置圈舍的消毒,使用方法:放于舍内中间,按每立方米空间用甲醛30ml、高锰酸钾15g,再加等量水,密闭熏蒸2~4h,开窗换气后待用。

1.3 季铵盐类消毒剂

如新洁尔灭、消毒净等。此类药物安全性好、无色、无味、无毒,应用范围广,缺点是对于细菌芽胞无效。

1.4 氧化剂

如过氧乙酸,可用于载猪工具、猪体等消毒,配成0.2%~0.4%的水溶液喷雾。

1.5 卤素类消毒剂

如漂白粉、碘伏等。

2 正确选择消毒方法

2.1 化学药品消毒

畜禽场最常用的消毒方法,可用于场地、圈舍、畜禽、器具、空间、饮水等各方面的消毒。

2.2 紫外线照射消毒

常用于消毒室、实验室等空间消毒。

2.3 火焰焚烧消毒

常用于垫料等废弃物的消毒。

2.4 熏蒸消毒

常用于空置圈舍的空间消毒。

2.5 堆积发酵消毒

常用于畜禽粪便的消毒。

3 注意细节确保消毒效果

3.1 按疫病类型确定消毒重点

如经消化道传播的应搞好环境卫生,加强饲料、饮水和用具的消毒;经呼吸道传播的应重点做好猪舍空气和猪体表的消毒。

3.2 按疫病流行情况掌握消毒次数

消毒必须定时、定期进行,尽可能带畜禽一起进行消毒。

3.3 掌握好消毒剂的浓度

例如酒精浓度在70%时消毒效果最好,而非纯酒精或65%的稀释液。

3.4 确保足够的消毒时间

4 养殖场在日常消毒中存在的问题

4.1 有些养殖场由于缺乏量具,配制消毒药物时往往凭主观判断,结果造成配制的药液浓度不是太高,就是过低从而使消毒效果很低,甚至无效。

4.2 有的养殖场未考虑动物存栏量较大,在选择消毒器械时图便宜,用小型喷雾器进行消毒,往往达不到应有效果。

4.3 有些养殖场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消毒药物混合使用或者在同一地点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消毒药物进行消毒。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消毒药物相互作用后会失去消毒效果或产生副作用。

4.4 有些养殖场在大门口设有紫外线照射装置,这种做法几乎没有效果。紫外线主要用于实验室、消毒室、手术室等相对密闭的空间进行消毒的。在消毒室设置紫外线照射装置还应该定期更换,紫外线灯管有一定的使用期限,长期使用会由于衰减影响消毒效果。

4.5 有些养殖场在场区或养殖场门口铺撒生石灰进行消毒。实际上却只是作了表面文章,消毒效果并未达到。

4.6 消毒池中的消毒药液更换间歇过长。消毒池中消毒液的更换应首先考虑是消毒液配置好后其效果维持时间;其次还要根据经过消毒池的车辆、人员的多少更换消毒药,如果是露天的消毒池还应该注意降水稀释消毒液的情况及时更换。

4.7 一些养殖场在消毒池中放入草帘等垫料再加消毒液后作为人员进出的消毒通道,实际上这种消毒池基本无效。因为消毒药物会受有机物质的影响,因而草帘中的有机物使消毒药物的消毒效果大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