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水稻 > 水稻苗期绵腐病的发病规律和防治方法是什么? 水稻

水稻苗期绵腐病的发病规律和防治方法是什么?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发病规律:

绵腐病,水育秧田播种5~6天即可发生,苗高3厘米左右时发生重,危害幼根和幼芽,种壳裂口处或芽基部出现少量乳白色胶状物,逐渐长出放射状白色絮状菌丝,渐呈铁锈色、绿褐色或污褐色;种子腐烂不能萌发,或病苗基部腐烂枯死。病害发生由点到片,严重时成片枯死。

防治方法:

防治水稻苗期病害应采取改进育苗方式、提高种子质量和催芽技术、加强秧田管理、辅以药剂防治的综合措施。因地制宜采用塑料薄膜育苗、软盘育苗和旱育苗,最好不采用水育苗。秧田选择避风向阳、地势平坦、肥力中等、排灌方便的地块。把住留种、贮种、晒种、选种关,提高种子发芽率。采用温水浸种(55℃10分钟)或药剂浸种(50%多菌灵800倍液3天)。催芽期间温度稳定在10℃以上,防止过高或过低,保证出芽匀、齐、壮,增强秧苗抗寒能力。加强秧苗管理,整地精细,保证床面平整、床温和通透性;选择气温稳定在10℃以上时播种;科学灌水,以水控温护苗;合理施肥,注意氮磷钾结合,增施有机肥,避免偏氮,增强秧苗抗病性。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及时用药,浇洒75%敌克松1000倍液,或50%代森铵800倍液、5.5%浸种灵3000-50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1500倍液,每平方米2~3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