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长日照植物,生长期要求阳光充足,在正常的光照条件下,从播种至开花约需100天左右。冬季大棚内栽培矮牵牛时,在低温短日照条件下,茎叶生长很茂盛,但着花很难,当春季进入长日照下,很快就从茎叶顶端分化花蕾。
牵牛盆栽时,待小盆中的幼苗长出两三片真叶后,此时根系已发展好,即可定植在中盆中,并预先加好底肥。
一年生缠绕草本,茎上被倒向的短柔毛杂有倒向或开展的长硬毛。叶圆心形或宽卵状心形,长4-18厘米,宽3.5-16.5厘米,基部圆,心形,顶端锐尖、骤尖或渐尖,通常全缘,偶有3裂,两面疏或密被刚伏毛;叶柄长2-12厘米,毛被与茎同。花腋生,单一或2-5朵着生于花序梗顶端成伞形聚伞花序,花序梗比叶柄短或近等长,长4-12厘米,毛被与茎相同;苞片线形,长6-7毫米,
发病部位主要是叶、叶柄及嫩茎。
1、牵牛花修剪:摘心牵牛花繁殖能力很轻,大多可以从种子开始种起。当小苗长出3~4片叶子时,中心开始生蔓,此时应该开始第一次摘心。过一段时间,叶间又开始生蔓,待长出3~4片叶子时,再次摘心。注意:每次摘心需要及时追肥,施肥和浇水时尽量贴近地面,不要弄脏叶片,以免造成叶片脱落。2、牵牛花修剪:摘掉花苞牵牛花生长迅速,定植后当年就可以开花,枝蔓
千牛花籽,具有泻水通便,消痰涤饮,杀虫攻积,常用于水水肿胀满,二便不通,痰饮积聚,气逆喘咳,虫积腹痛,蛔虫,绦虫等病。
牵牛花的茎上被有倒向生长的短柔毛,还杂有倒向或开展的长硬毛,叶形为宽卵形或近圆形,并且叶面布有微硬的柔毛。它的花序梗的有长有短,花腋生,一般1,2朵着生于花序梗顶。牵牛花的花冠呈漏斗状,而矮牵牛的则为喇叭状。牵牛花的蒴果近似球形,种子则呈卵状三棱形,一般直径约6毫米,颜色为黑褐或米黄,并且被褐色短绒毛。矮牵牛的种子很小很轻。矮牵牛的株
基本物质花青素是种子里带来的,不是后天培育的,但颜色取决于开花时的组织液的酸碱度。
矮牵牛是茄科碧冬茄属植物。
牵牛在中国除西北和东北的一些省外,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
牵牛花子发芽温度为20-30℃,一般在四月末五月初播种(南方还可以提前),按品种分行播在细沙土苗床中,湿度适中时大约10天左右萌发。大约再过10天左右,子叶完全张开。
①加强栽培管理合理施肥;注意排除积水,促进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抗病力;及时清除病株残体,集中烧毁,以减少侵染源。②药剂防治发病严重的花圃、公园及栽植区,可用1%波尔多液,或50%疫霉净500倍液喷雾,每隔10~15天喷雾一次,连喷2~3次,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1)品种特性。常作一、二年生栽培。性较喜温,喜阳,稍耐寒,忌雨涝。在品种选择上,虽然大花型的品种观赏效果在晴天非常美观,但抗雨性、雨后恢复能力不及中花和小花型品种。(2)播种育苗。一般均采用种子繁殖。矮牵牛播种育苗技术要求高,夏播更难掌握。根据花期控制在“五一”、“国庆”的要求,秋播在10-11月之间,夏播在6-7月之间。播种宜采用疏松的人工
生于海拔100-200(-1600)米的山坡灌丛、干燥河谷路边、园边宅旁、山地路边,或为栽培。顺应性较强,喜阳光充足,亦可耐半遮荫。喜暖和凉快,亦可耐暑热高温,但不耐寒,怕霜冻。喜肥美疏松土堆,能耐水湿和干旱,较耐盐碱。种子发芽适合温度18-23℃,幼苗在10℃以上气温即可生长。
矮牵牛常见的病虫害有:白霉病、叶斑病、病毒病和蚜虫等。
矮牵牛属长日照植物,生长期要求阳光充足,大部分矮牵牛品种在正常阳光下,从播种至开花在100天左右,如果光照不足或阴雨天过多,往往开花延迟10至15天,而且开花少。矮牵牛原产南美,喜温暖忌基质水分过多,如盆内长期积水,往往根部腐烂,整株萎蔫死亡。保持基质的干燥非常重要,因此盆栽土壤宜排水良好,生长初期可以适当增加水分,但在出圃前7天左右宜保
蒴果近球形,直径0.8~1.3厘米,3瓣裂。
喜冷凉的气候和充足的光照。适宜生长温度为10--20℃。夏天不耐高温,需适当遮阴。花期3-11月,温度保持在10-25℃之间可终年开花
一、播种育苗。矮牵牛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保护地条件下,一年四季均可播种育苗,因一般花期控制在"五一"、"国庆",所以播种时间秋播在10-11月,春播在6-7月。播种前装好介质,浇透水,播后细喷雾湿润种子,种子不能覆盖任何介质,否则会影响发芽。播后保持介质温度22-24℃,4-7天出苗。第一对真叶出现后施50×10-6浓度的氮肥液,并注意通风,种苗也可逐渐见光。
生长最好的土壤:牵牛花对土壤适应性强,更耐干旱和盐碱,生产出排水良好的肥沃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