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彻底清塘。水深1米的水面,每亩用生石灰150公斤,溶化后全池泼洒。有条件的塘口,在干塘时要曝晒池底,以杀灭病原体,减少发病率。2、虾种消毒。虾种放养之前,应用5-20毫克/升的甲醛水溶液浸泡消毒,保持水温在10℃左右,浸泡10-30分钟,以杀灭虾种身上的寄生虫和病菌。3、加注新水。要经常(特别是夏季和早秋)加注新水,以保持池塘水质清新。4、定期消
养殖成品鱼要求每天投料2次以上。
【防治方法】?xml:namespace>1.预防本病的前驱期和发展期较短,故本病重在预防。(1)清除池底过多的淤泥,并用下列任何一种药物进行消毒:每亩用生石灰200千克,或漂白粉13kg,或漂粉精7kg,或优氯净7kg,或强氯精7kg。(2)鱼种下塘前,要严格消毒,可用每立方米水加500毫升1%聚维酮碘溶液药浴20分钟,如果水的ph高,则需要加600~1000毫升,或用10毫克/升浓
夏秋高温季节河蟹的活动频繁,食欲大增,是河蟹生长的一个关键时期,为确保河蟹长势良好,提高成活率,须抓好以下四点。(1)加强词养。夏秋季节,河蟹因生长需要对饵料的需求量大,必须相应增加投饵量;平时除供应充足的水草如水花生、水浮莲、浮萍以及苏丹草等植物性饵料外,每天还应搭配投喂2〜3次人工配合伺料或动物性饵料。若添加黄豆粉、玉米蛋白粉、菜籽
在内服的情况下,外用强氧化剂,如底改片,并结合复合碘外用,会大大缩短治疗的周期。当天气晴好时,只在投料前一小时外泼烂鳃腐皮康,而在其他区域,看准天气,连续不断的用微生物制剂处理水质,建议使用兑水直接泼的成都鱼康的芽孢原粉,不用加红糖浸泡扩培,并结合培藻增加水体自净能力,如优球藻加上糖碳源,是最终能治好难治的草鱼疾病的关键技术点。
建鲤的生产速度快,平均增产30%以上。在同池饲养情况下,建鲤的生长速度较荷包红鲤、元江鲤和荷元鲤分别快49.75%、46.8%和28.9%。
一、水面极不平静,池中鱼类活动频繁,检查鱼体是否有寄生虫骚扰为害,或可能鱼群处于饥饿状态。在育种塘,鱼苗鱼种出现成群结队沿池周不停疯狂游转,这是缺乏适口饵料的表现,是呈现严重饥饿状况的标志。二、以鲢、鳙鱼为主养鱼类的池塘,池水的透明度超过40厘米,或水质由肥变瘦,或者鲢、鳙鱼头大、尾小、背窄、游动无力,甚至有瘦弱死亡的个体漂浮水面,
一、赤皮病病历与症状:冬末春初水温低,捕捞等机械原因,造成鱼体表受伤有利于荧光极毛杆菌入侵后潜伏,当气温回升时,迅速发展成急性流行病,引起大量死亡,表现在病鱼体表两侧局部或大部分充血发炎,鳞片脱落,呈不规则的块状红斑,鱼鳍基部充血,鳍条开裂,鱼的上下颌和鳃盖部分充血。防治:应在投放鱼种前,每亩养鱼田块撒生石灰20-25公斤进行消毒,鱼种
鲤、鲫食性为杂食性,且耐低氧低温,适应性强,所以分布广。
水中溶氧低于2毫克/升时,开始出现浮头;水中溶氧低于1毫克/升时,将导致死亡。
要求池塘不宜过大,面积以667平方米~3000平方米、水深1.5米~2米为好,须池底平坦,淤泥厚10厘米~15厘米,水源充足,水质良好,进水、排水方便,配备增氧机。放养前15天排干池水,清除过多的淤泥和杂草,每667平方米用生石灰100公斤全池泼洒消毒。消毒7天后用60目筛绢网过滤注水深1米左右,每667平方米施发酵后的粪肥150公斤、复合肥5公斤,以培育天然铒料生物。
答:草鱼肠炎病防治措施主要有:1、外用一次消毒剂(二溴海因、聚维酮碘等),进行养殖水体消毒。2、在外用消毒剂的同时内服杀菌消炎药品(诺氟沙星或恩诺沙星或大蒜素等),延续使用5—7天。3、外用消毒剂2—3后倾泻一次EM菌、光合细菌或枯草芽孢菌等微生物制剂改良水体环境;内服药物停滞后,使用酶制剂(加酶益生素)及光合细菌或乳酸芽孢菌等微生物制剂添加到饲料
1、所有微生物制剂都应避免与消毒杀菌剂混合使用。2、水体使用消毒后须经3天后方可使用。池塘消毒后氨氮会明显升高,异氧性细菌如气单胞菌也会首先大量繁殖,因此,消毒后二天必须使用一次EM菌原粉100克/亩.加光合细菌原粉100克/亩,以降低水中的氨氮,同时保持池塘中有益微生物的种群优势。3、用生物肥水素时应结合光合细菌使用,效果更加明显,并可防止藻类老
在淡水中生产。色与周围环境一致,可隐蔽自己,或迷惑敌人及猎物,以保护自己或偷袭猎物。
香鱼的分布范围很广,日本、朝鲜、中国都有分布。
是,必须具备经营疫苗的条件。国家管理部门许可方可销售。
文章来源:新农网更新时间:2011-12-1818:41:19(一)鱼苗、鱼种的食性1.鱼苗的食性刚孵出的鱼苗,不能游动,靠吸收卵黄囊中的营养维持生命,称为内源性营养性阶段。2天后,卵黄囊由大变小,鱼苗一面继续吸收卵黄囊,一面开始从外界摄取食物,称混合性营养阶段。再过1天,卵黄囊完全消失,鱼苗完全靠摄食水中的浮游生物生活,称外源性营养阶段。鱼苗下塘时,
对鱼类寄生虫病的防治措施虽然较多,但要使发病的水产品符合绿色食品要求,对防治的方法及用药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应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积极治疗、慎重用药”的原则。一、预防措施1.提高鱼体自身抵抗力鱼类越冬期间,体质消耗较大。因此,要注意加强鱼类的营养,选用较好的配合饲料投喂,但要注意每次投喂的量不要太多。同时,可定期在饲料中添加一部分
鲤、鲫、鲢等淡水鱼常有一股土腥味,这是因为淡水鱼的生活环境,如鱼塘、湖泊中的腐殖质较多,很适合微生物的生长。研究表明,一些蓝藻和绿藻门生物能产生具有土腥味的物质。现在也有人认为,硅藻门的某些种类及放线菌也能产生土腥味。土腥味通过鱼鳃进入血液中,故有土腥味。传统淡水鱼中土腥味的去除方法:去鳞除鳃、剖肚洗净后,放在冷水中浸泡,并倒入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