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菌喜高温高湿的环境,适宜发病的温度范围15—38℃;最适发病环境温度为25~32℃,相对湿度90%以上;最适感病生育期为成株期至座果期;发病潜育期5~10天。
番茄为番茄属番茄科植物,适应性强,结果期长,产量较高。番茄根系发达。番茄喜温、喜光、耐肥、较耐旱、忌连茬。番茄对土壤通气条件要求较高。在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粘壤土上栽培能提高产量。大棚番茄栽培主要为春、秋两季栽培。春大棚番茄定植比露地早一个多月。定植虽然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地温,但土中养分释放仍然缓慢,满足不了番茄生长需要,所以要增施有
一、发生原因1.低温在大棚番茄花芽分化和发育期,若遇连续5~6天的3~4℃的夜间低温,极易产生畸形果。2.苗期过长在低温干旱持续时间过长,幼苗处于抑制生长状态,易形成裂果和疤痕。3.施肥不当氮肥施用过多,促使花芽分化过度,产生多心室畸形果。4.激素使用不当防止落花落果的2.4-D液和番茄灵等使用浓度过大,重复点花,点未开放的花等情况易产生尖顶果和空心果。二、
人工保温进入冬季后,温室番茄应以保温增温为管理重点。如遇到暴雪或大风降温天气,可采用煤炉、暖气或人工补充光照的方法加温。注意通风光照番茄为喜光性作物,光照不充足时可采用在后墙张挂反光幕,定期清扫棚膜上的灰尘或污物、清除棚膜内的雾滴等方法,增加棚内的光照。通风可以达到排湿、换气和调温的目的。通风时间要依据天气情况来调整,每天必须保证
【症状】主要发生在果实上。果实受害部位呈圆形至不规则形,透明革质,后变白色至黄褐色,有时出现皱纹,受害部位干缩变硬后凹陷,果肉变成..番茄日灼主要发生在果实上。果实受害部位呈圆形至不规则形,透明革质,后变白色至黄褐色,有时出现皱纹,受害部位干缩变硬后凹陷,果肉变成褐色块状。日灼部位易感染杂菌,常长出黑色霉层。【病因】在高温季节或高温
番茄别名有番杮、六月杮、西红杮、洋杮子、毛秀才、爱情果、情人果等。
早疫病在幼苗期、成株期都可能发生,幼苗期在茎基部产生,表现立枯病状。成株期莲、叶、果实都可发病,起初叶片上出现水渍状褐色小点,扩大后形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发病严重时,病斑可相互连结,造成叶枯。
大棚西红柿坐不住果的解决办法:1.温度管理。棚内的温度不宜过高,白天不超过30摄氏度,在夏季35摄氏度的温度连续出现2小时以上会影响西红柿的花芽分化,夜间一般是12至18摄氏度,尤其夜间温度不宜过高,否则会出现茎秆徒长的情况,易出现落花。可通过遮荫喷洒清水的办法降低大棚内的温度,选择晴天的中午遮荫,每隔1至2天喷洒一次清水,降低大棚内的温度,随
如何让番茄快速转色抢占价格优势是菜农增收的关键问题。1、及时补充肥水:番茄转色期浇水会影响转色,因此减少了浇水次数,使得水分、营养供应不足,导致番茄转色提前但果实颜色变暗、产量降低。应根据番茄的长势进行浇水,浇水时注意补充钾肥,促进番茄的正常转色,可以每次每亩随水冲施高钾肥料,或全水溶性肥料,每次5-8公斤。2、转色果实周围的叶片疏除要
番茄生理性病害防治,首先要进行症状识别,在正确诊断的基础上,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是确保番茄正常生长结果进而达到丰产的关键。主要生理性病害有卷叶、裂果、脐腐病、空洞果、筋腐病等。1卷叶的原因及防治方法1.1病毒病卷叶。症状:病毒病导致番茄植株卷叶,叶片卷曲丛生。防治措施:选用抗病品种;实施轮作,减少初侵染源;发病初期喷高锰酸钾1000倍液;用1
活棵后要及时进行中耕除草。中耕既可铲除杂草又可疏松土壤,保水保墒,提高地温,促进根系发育。在雨后或灌水后,待土壤水分稍干后要及时进行中耕除草,整个生育期一般进行3〜5次。前期中耕根群小,要深一些,后期逐渐变浅。要结合中耕进行培土,以防倒伏。地膜覆盖栽培一般不进行中耕,除草时一般就地取土,把草压在地膜下,大草人工拔除。
(1)越冬西葫芦品种选用早青一代早熟品种。每室施熟鸡粪3000公斤,磷酸二铵50公斤,硫酸钾50公斤,混合均匀后结合整地作底肥用。西葫芦采用直播方式,整好垄后,于10月初按行株距80×45厘米点播,密度约每亩1740株。及时整枝打杈,去雄花,秧伸长后及时吊秧。在结果中、后期结合浇水每次冲施复合肥25公斤;补施1次尿素,每室15公斤,每天上午8-10时,摘取当天
番茄假黑斑病在各地均有发生,危害果实,成熟的果实最易发病。病斑多在果梗近。果面被日光灼伤处或裂果的裂痕处。病斑形状不规则,凹陷,黑褐色,病斑处变硬,密生一层黑色霉状物。发病后期,病果容易因杂菌侵染而腐烂。
番茄白粉病的病原在北方病原主要在冬作茄科蔬菜上越冬。
一是催熟不宜过早。一般在果实充分长大时催熟效果最好,如果果实还没有充分长大,急于催熟容易出现着色不均的僵果现象,如用乙烯利催熟,只有在果实白熟期才有效,白熟期以前的果实用乙烯利处理后,不仅不转色,而且味道麻涩,无法食用。二是药剂的浓度不宜过高。西红柿催熟大多使用40%乙烯利,每50毫升乙烯利兑水4公斤,混合均匀后使用。如果药液浓度过高,
1.在西红柿最底部的一穗果达到绿熟期,即果实由绿变白,果实完全长大,种子已经成熟,开始变红时之前,其上部的叶片不能打掉。因为果实上部的2-3片叶制造营养供给果实生发发育,打掉过早,影响果实生长。2.凡是颜色浓绿,没有病虫害、没有黄斑的叶片,不能打掉,因为这些叶片仍然能为西红柿的产量作贡献。3.那些最底部一穗果实下部的叶色变黄,有严重黄斑或病
合理施肥。如果营养生长过盛,叶绿素含量会增加,抑制了茄红素的形成,使得番茄果面出现大量黄斑。当硼、钾缺乏,致使营养输送不畅,果实中由于缺乏营养而坏死变褐色。在生长过程中应及时施用底肥,和各种营养元素进行合理搭配。调节植株营养的匹配。也可结合施用植物电子肥利用植物本身光合作用迸发出的高能电子与植物电子极性感应原理,提高细胞分裂、分子
一、茎基部“黑秆子”通常情况下,番茄茎基部出现“黑秆子”是由茎基腐病、疫霉根腐病这两种病害引起的。二、茎秆或分杈处“黑秆子”茎秆或分杈处“黑秆子”通常由番茄早疫病、晚疫病、茎枯病、条斑病毒病这几种病害引起。条斑病毒病,茎秆上产生黑褐色斑块,与茎枯病不同的是发病部位多在植株生长点附近,且病斑变色部位仅发生在表皮,不会深入至维管束,这
看看是不是土壤透气性差,根系发育不良引起的!定植过早,地温过低,根系不能正常生长;土壤中肥料使用过量或者有机肥没有充分腐熟,造成根系生长不良,吸收困难。
卷曲原因分析首先,是温度忽高忽低所致。温度忽高忽低造成了番茄根系的吸水能力与蒸腾作用不平衡。其次,是病毒病所致。温度的忽高忽低,蚜虫、温室白粉虱的严重发生极容易造成病毒病的发生和蔓延。据调查,当前绝大部分番茄棚室有不同程度的病毒病发生。再次,是生理性病害所致。有的菜农侧重于氮肥的施用,而忽视磷肥、钾肥和有机肥的投入,造成了番茄养分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