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增施有机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不宜多用铵肥,以调整土壤中氮、磷、钾的比例,促进植株对钾的吸收和利用。这是防止西红柿青皮果的最重要的措施。
2、要延长蔬菜的见光时间。果实进入转色期时,要清除转色果穗的下部叶片和附近叶片,增加光照可减少青皮果的发生。
3、壮根养根,增强植株抗性。叶面使用含多种元素(硼、钙、镁、铁、锌)的叶面肥,其中以氨基酸型为宜,促使叶片黑绿,增强光合作用,增加硼、钙元素的吸收量,可以减少青皮、裂果等。
4、严格控好温度,白天温度应控制在25℃-30℃,夜温保持在14℃-16℃,昼夜温差不要超过15℃。
5、平衡植株坐果数量,不能坐果过多或者坐果结位过低。
6、控制点花激素浓度,不能过高,用点花药点花后应及时补充肥料。
7、对于已经发生青皮果的棚室可以喷洒高钾叶面肥、甲壳素等缓解症状。
一、 发病原因:此病属生理性病害,受害程度取决于:
1,日照时间和光照强弱,光照能促进茄红素的产生,因此,果实接受光照不足的部位易产生青皮果。
2,土壤中氮、磷、钾比例,主要是施肥不平衡。西红柿果实进入转色期,过量施用氮肥,而钾肥施用过少,氮高钾低会影响茄红素的形成,果实转色不均匀,尤其是氨态氮过多时会引起碳水化合物与氮的比值下降,造成植株新陈代谢失常,导致维管束木质化而诱发形成青皮果。
3,温度影响。西红柿果实着色的最佳温度是24℃,果实膨大期遇到8℃以下的低温或日温高于32℃,夜温高于28℃,昼夜温差超过15℃,茄红素的合成会受到干扰和破坏,以后再给予适宜的温度也不会再转红,从而形成青皮花脸果。尤其是连阴天后突然晴天此种病害极易发生。
4,土壤理化性质、施用粪肥腐熟程度也影响该病的发生和为害。一是土壤板结通透性差,妨碍根系的吸收养份和水份,使植株体内养分失调,使各种养份的吸收降低,则发病重。二是在土壤pH值5.5-6.0,盐分浓度在2000-3000毫克/千克时西红柿产量最高,超过这些浓度时严重影响钙、钾、硼的吸收,妨碍西红柿上糖着色,尤其是pH值4.5以下,盐分浓度5000毫克/千克时,冲施过量的二铵复合肥会大量产生筋腐青皮果。
二、解决办法:
1,增加光照,延长光照时间:生产上尽量用高质量的新棚膜,及时清除膜上尘土等杂物,及时去掉下部老叶,以增强光照强度,在保证温度的情况下尽量早揭晚盖草苫,以延长光照时间。
2,增施有机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适量施用化肥,多用生物菌肥如伊恩玛等,不宜多用氨态氮肥,以调整土壤中氮、磷、钾的比例,促进植株对钾,钙的吸收和利用。同时叶面定期喷施叶绿宝、花果宝、果可丰等叶面肥,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青皮果的发生。
3,加强温度管理,通过揭放草苫,及开关放风口,进行合适的温度管理,尽量保持夜温不低于8度,不高于28度,日温不高于32度,昼夜温差不超过15℃,遇有连阴天后突然晴天时,不可立即揭去草帘子。应先揭开一半草帘子,等温度达15摄氏度时再揭开全部的草帘子,此法可防止青皮果的发生。
4、创造最佳的土壤环境,首先必须施用腐熟的有机粪肥,尽量多进行深翻土壤,在前期随水冲施蚯蚓博士等土壤改良剂,亩用量200~400克,以改善土壤结构,其次是适量施用各种化肥,多用伊恩玛等菌肥,追肥时禁用氨态氮肥,适量施用硝态氮肥,施用氮、钾比例保持在1比3~3.5,同时在前期追施诺励森肥精5~10公斤每亩,连用2~3次,可以更好地改善土壤环境。只要采用以上几方面管理措施,就可以有效地防止西红柿青皮果的发生。
上一篇: 冬季果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下一篇: 蔬菜上真菌性病害有哪些绿色防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