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豆未生虫时,可用开水浸泡1-2分钟,把绿豆中的虫卵杀死,晒干后用罐子密封保存.已经生了虫的,用此法处理,也可防止再生虫。
该菌能在土壤中存活2~3年,也可在病残体或其他作物、杂草上越冬,成为本病初侵染源。在土壤中的菌丝体可通过农田操作、耕作及灌溉水、昆虫传播,进行再侵染。植株生长不良或遇有长期低温阴雨天气易发病,多年连作田块、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排水不良发病重。
防治方法:(1)人工防治在成虫发生期,利用其假死性、行动迟缓、不能飞翔之特点,于9时前或16时后进行人工捕捉,先在树下铺塑料布,振落后收集消灭;(2)选用抗虫品种,培育壮苗,增强棉苗抗虫能力;(3)在成虫发生盛期于傍晚在树干周围地面撒喷洒50%辛硫磷乳剂300倍液,或喷洒48%天达毒死蜱800倍液,或撒施绿鹰(辛硫磷缓释剂)或40%乙酰甲胺磷乳油或50%马拉
农业防治:除草灭虫。杂草是地老虎产卵的场所,也是幼虫向作物转移为害的桥梁。因此,春耕前进行精耕细作,或在初龄幼虫期铲除杂草,可消灭部分虫、卵。物理防治:1、诱杀成虫。结合黏虫用糖、醋、酒诱杀液或甘薯、胡萝卜等发酵液诱杀成虫;2、诱捕幼虫。用泡桐叶或莴苣叶诱捕幼虫,于每日清晨到田间捕捉;对高龄幼虫也可在清晨到田间检查,入如果发现有断苗
一、选种抗病优良品种,可从根源上减少叶斑病为害机率。并与禾本科作物进行2-3年轮作,可大大减少土壤中叶斑病病菌残留。二、绿豆种植前进行深翻土壤,全园喷施消毒剂以有效减少田间叶斑病初侵染源。并使用新高脂膜拌种后再行下种,以隔离病菌感染,提高绿豆出苗率。三、绿豆生长期间应加强水肥管理,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性。叶面喷施菜果壮蒂灵,以提高
一般春播4月25日至5月中旬播种.夏播6月25日以前播种,播种时间越早越好。
绿豆是重要的小杂粮作物之一,其集营养价值和药膳价值于一体,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绿豆的需要越来越多,使绿豆价格不断攀升,而种植绿豆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其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如下:一、选种整地。选用优良品种是提高绿豆产量的关键,应选择株形直立紧凑、主茎粗壮、分枝力强、抗倒伏、抗病虫、优质、高产的早中熟品种,如
估计为豆荚瘿蚊为害所致。因为该害虫个体较小成虫在豆类花萼或凋萎花中产卵,幼虫孵出后钻入豆荚内为害,6-9月份为害较严重,被害豆荚变形及枯萎。防治措施,在花期前及开花时,用90%敌百虫晶体1000倍液,或40%丙溴磷乳油800倍液,在上述每60公斤的稀释药液中,加入10毫升的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喷雾。为提高植株的抗逆能力,可在上述的稀释药液中,再加入30
(1)诱杀成虫。利用成虫多在禾谷类作物叶上产卵习性,在麦田插谷草把或稻草把,667m260-100个,每5天更换新草把,把换下的草把集中烧毁。此外也可用糖醋盆、黑光灯等诱杀成虫,压低虫口。(2)根据预测预报,掌握在幼虫3龄前及时喷撒2.5%敌百虫粉或5%杀虫畏粉,每667m2喷1.5—2.5kg。有条件的喷洒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或50%马拉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90%晶体
绿豆病毒病绿豆褐斑病绿豆炭疽病绿豆锈病绿豆根腐病叶斑病白粉病
绿豆籽实和水煎液中含有生物碱、香豆素、植物甾醇等生理活性物质,对人类和动物的生理代谢活动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绿豆皮中含有0.05%左右的单宁物质,有抗菌、保护创面、局部止血及解毒作用。中医学认为绿豆种子、种皮、花、叶、豆芽等均可入药。其种子性味甘寒,内服具有清热解毒、消暑利水、抗炎消肿、保肝明目、止泻痢、润皮肤、降低血压和血液中胆固醇、
绿豆施肥应变技术为了使绿豆获得较好的产量,特提出绿豆施肥适宜时期和建议施肥量。即在绿豆初花期(肥料最大效应期)追肥,肥料种类以氮磷配合施用为好,亩施氮磷复合肥10-15公斤;或每亩喷施尿素1.5公斤加磷酸二氢钾1公斤,分2-3次进行,每次0.5-1.0公斤的尿素和400-500克磷酸二氢钾,对水60-65公斤喷施。因为,每生产100公斤绿豆籽粒,需吸收氮素9.68公斤,磷
发病初期选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00液喷雾。选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00液喷雾。可选用30%苯甲.丙环唑每亩20毫升、10%己唑醇每亩40—50毫升、43%戊唑醇悬浮剂每亩20毫升兑水30—50公斤喷雾防治。
绿豆适应性广、抗逆性强,耐旱、耐瘠、耐荫蔽。生育期短,播种适期长,并有共生固氮养地能力,是补种、填闲和救荒的优良作物。常被作为开荒先锋作物种植于丘陵、岗坡、田边地角、沟边渠沿、房前屋后的闲散地,在其他作物不能正常生长的情况下,种植绿豆仍能获得一定产量。它不仅能单作,也可与禾谷类、棉花、甘薯、烟草等作物间作套种,或种植于林、果、桑、
我国各绿豆产区都有发生。除为害绿豆外,还为害黄芪、赤豆、黑绿豆。症状:叶片表面散生小的白色粉状病斑,气候适宜时,病斑迅速扩大,病叶上布满白粉状物,即病原菌菌丝、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嫩荚受害后,呈畸形,表面也生白粉状物。病害发展到后期,在白粉状物中产生黑色的小粒点,即病原菌的闭囊壳。发病规律:病原菌以闭囊壳在病株残体上越冬,第二年
绿豆,又称青小豆,其营养价值很高,每百克含蛋白质22.1克、脂肪0.8克、碳水化合物59克、钙49克、磷268毫克、铁33.2毫克、磷16.8毫克以及粗纤维,并含有氨基酸、胡萝卜素、磷脂、硫胺素、核黄素等丰富的微量元素。传统医学认为:绿豆性味甘寒、无毒,有清热解毒、祛暑止渴、利水消肿、明目退翳、美肤养颜之功效。如果将绿豆添加一些相应的药物或食物做成药膳
绿豆锈病主要危害扁豆、菜豆、绿豆,为害的部位为叶片、茎秆和豆荚,但以危害叶片为主。叶片染病,散生或聚生许多近圆形小斑点,病叶背面现锈色小隆起,后表皮破裂外翻,散出红褐色粉末,即病原菌的夏孢子。秋季可见黑色隆起小长点混生,表皮裂开后散出黑褐色粉末,即病菌冬孢子。发病重的,致叶片早期脱落。
以5月10日到6月20日最佳,6月20日以后晚播一天减产1.5%。绿豆的播种方法有条播、穴播和撒播。单作以条播为主,间作、套种和零星种植多是穴播,荒沙荒滩或作绿肥以撒播较多。播深以3~4厘米为宜。一般条播每亩用种1.5~2.0千克,撒播4~5千克,间作套种视绿豆实际种植面积而定。
1.采用等行距播种,行距为35至45厘米,2.与其他作物如瓜类间作或套种,3.与蔬菜复种。
绿豆主要病害及防治。一、病毒病(一)症状该病发生非常普遍,以苗期发病较多。在田间主要表现为花叶斑驳、皱缩花叶等。发病轻时,幼苗期出现花叶和斑驳症状的植株。发病重时,幼苗出现皱缩小叶丛生的花叶植株,叶片畸形、皱缩、叶肉隆起,形成疱斑,有明显的黄绿相间皱缩花叶。(二)发病条件1.播种带病种子,引起直接发病。2.绿豆田间蚜虫数量多,发病重。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