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滴鼻不受母源抗体干扰。滴鼻免疫走的是粘膜免疫的路子,母源抗体游离于组织液血浆淋巴液中,粘膜表面不存在抗体,这抗体就中和不掉滴进去的病毒,不会影响疫苗发挥作用。2、滴鼻可以封锁猪猪感染通路。伪狂犬病毒遵守“病毒占位规则”,即先到病毒入侵的细胞,其他病毒“无权入侵”,出生当天滴鼻,基因缺失苗中的病毒,抢占了仔猪的呼吸道上皮细胞,隔绝
1.仔猪预防在25和65日龄时对每头猪进行免疫接种,每次注射4次,繁殖母猪在繁殖前15天或断奶时免疫,每次疫苗注射4次,在怀孕期间种猪不应注射猪瘟疫苗,品种公猪应每年注射两次猪瘟疫苗,每次疫苗注射4次。在农场,猪瘟的免疫不可漏掉一次。在养殖期间还要做好免疫检测,做好及时发现病情及时处理。2.隔离做好猪场、猪舍的隔离、卫生、消毒和杀虫工作,减少猪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病理剖检变化表现为:血液稀薄如水,凝固不良,颈部有黄色胶冻样浸润。全身淋巴髓样结肿大,切面外翻,有液体渗出,颌下、肺门、膈淋巴结肿胀多汁,呈土黄色,切面流出淡黄色汁液,有的呈紫红色或灰褐色。肝脏肿大呈土黄色或黄棕色,质地脆弱,常有出血点或点状坏死,显微镜下可见肝质脂肪变性。胆囊肿大、胆汁浓稠呈黄色或墨绿色,胆囊黏膜
春季是冬季与夏季的过渡季节,气温变化幅度大,加上我国南方多阴雨天,北方多沙尘天气,这些气候特点决定了养猪要因势利导,注意饲养管理和预防保健等工作。良好的管理能大幅减少疾病发生和蔓延控制温度。春季时要预防低温的应激,因为低温会使仔猪行动缓慢,易诱发腹泻或排稀软粪,而成猪和育肥猪虽然变化不明显,但在10℃以下的气温下,猪体激热增多,猪只
仔猪副伤寒为一种仔猪常见多发病,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仔猪的一种传染病,故也称仔猪沙门氏菌病。仔猪副伤寒也称猪沙门菌病,是由沙门菌引起的仔猪的一种传染病。急性者为败血症,慢性者为坏死性肠炎,常发生于6月龄以下仔猪,特别是2~4月龄仔猪多见,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多雨潮湿、寒冷、季节交替时发生率高。
非洲猪瘟病毒是一种双股线状DNA病毒,病毒粒子直径约为200纳米,有囊膜。在猪体内,非洲猪瘟病毒可在网状内皮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中复制。该病毒也可感染钝缘软蜱,并使其成为储存宿主。非洲猪瘟病毒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强,在血液、粪便和组织中存活时间长达半年,在冻肉中可存活数年。但非洲猪瘟病毒对高温较敏感,加热55℃30分钟或60℃20分钟病毒即会被杀灭
1、待宰牲畜的运输牲畜运输对肉的质量的影响经常是被忽视或低估的。屠宰前通常进行的运输对牲畜来说总是有应激,它会损害牲畜的胴体和组织稠度。典型的应激包括运动应激(肌肉作用)。尽力在移动中的卡车中保持平衡、互不相识的牲畜间的争斗和有限的运输条件都会导致这种应激。这会导致耗氧增加和体温升高而造成心血管系统紧张,如果应激过大可能会导致死亡。
1:出生时的护理这个时期的主要任务是使苗猪安全降生,防止新生苗猪假死、窒息、冻死和母猪难产,做好出生后苗猪某些疾病的预防处理,苗猪要及时吃到初乳,为苗猪创造温湿度宜、清洁卫生舒适的生活环境。仔猪出生时,接产员先要取出仔猪口中的粘液,以避免仔猪窒息而死,然后要用麻布袋,稻草衣等抹去仔猪身上和鼻孔处的黏膜和粘液。稍后过几分钟在距腹壁3厘米
如何解决母猪奶水不足情况引起母猪奶水不足的原因有:1.能量饲料匮乏。2.生产应激。3.采食量下降。4.饲养管理不当。5.配种年龄过早,乳腺发育不良。6.过度肥胖,内分泌失调。7.年龄大,生理机能减退。8.纯种外种母猪会有不明原因的无奶或奶水不足。9.乳房炎的发生防治措施:1.加强饲养管理,定期进行体况评定,按照评定结果确定饲喂量;定时饲喂,促进母猪多饮
生猪育肥是养猪的最后一个重要生产环节,也是发展养猪生产的最终目的。其中心任务就是利用猪的生长发育规律,应用科学的饲养管理技术,用最少的投入,提高猪肉品质,最大限度地增加猪肉产量,提高养猪生产的经济效益。在生长育肥猪的养殖过程中,需要加强以下营养的需求。1.能量。能量是育肥猪十分重要的营养元素之一,一般能量水平越高,猪的日增重越快,饲
仔猪初生重还比较理想,但断奶体重一直都不是很理想,在网上也查阅了很多资料,自己也制作过开食料,也换过很多厂家的,一直都达不到理想标准,后来自己慢慢摸索,现总结出一点小经验,还比较可以,就是在仔猪5日龄左右的时候,将仔猪的自动饮水器关闭,不让它喝水,然后在补饲盆里加少量的水以及少量的开食料,这样仔猪渴的时候就只有去喝补饲盆里的,这样可
猪是一种恒温动物,其体温(通常是指直肠内的温度)因品种、年龄、性别、生理状况、昼夜温差、饥饱状态和肌肉工作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往往出现正常的变动,一般在38.7-39.8℃之间,平均为39.2℃。不同年龄阶段和生长性能的猪,所要求最适当的环境温度差异较大,尤以哺乳仔猪和繁殖种猪敏感性最高,影响也是最大的。1对哺乳仔猪生长的影响刚产下的仔猪,由于
(一)育成仔猪的生理特点育成仔猪是指断奶后在育成舍内饲养的仔猪,即从离开产房开始,到迁出育成舍为止,一般在35-70日龄之间,在育成舍经历35天左右。育成仔猪的生理特点是:1、抗寒能力差:育成仔猪一旦离开了温暖的产房和母猪的怀抱,要有一个适应过程,尤其对温度较为敏感,如果长期生活在18℃以下的环境中,不仅影响其生长发育,还能诱发多种疾病。2、生长
荷包猪毛色为全黑或黑褐色,冬季密生绒毛,肩胛部生有10多厘米的鬃毛。身体矮小,整个身躯呈椭圆形,肚子大状似荷包而得名。头较小,身长,耳朵或小下垂或半下垂,背腰较平直,尻部倾斜,四肢短细而结实,皮肤细腻光滑,乳头6对~7对,警惕性高、反应灵敏、易动善跑。成年公猪78千克,体长98厘米,体高60.5厘米。母猪体重69千克,体长97.3厘米,体高58.4厘米。
为了提高养殖户的养猪效益,不仅要选购优质的后备公猪,还需要进行后备公猪的培育,下面从饲养和管理两个方面来分享一下后备公猪的培育方法。一、饲养1、后备公猪需要良好的发育,但也不能过于肥胖,因此其日粮的结构在满足其骨骼、肌肉生长发育所需营养的前提下,要避免使用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饲料,一般饲料中需含消化能11.7~12.1兆焦/kg,粗蛋白18%~20%/kg,
每个猪场都有自己的特殊性,资金投入、规模、管理模式等,都影响了取暖设施的选用;小型养猪场或散养户,因资金缺乏,但是人力充足,可以选简单而成本低的设施,如蜂窝煤炉、煤炉、火墙、火炕等。而大型猪场因为人力资源缺,而且管理不便,往往选择成本高但效果稳定的设施,如热风炉、集中供暖等;南方地区,因取暖时间短,而且对热的要求不太高,可以选装卸
选择的后备要体质结实紧凑,肩胸结合良好,背腰宽平,腹大小适中,肢蹄稳健。具有品种的典型特征,如毛色、耳形、头形、体型等。睾丸发育良好、大小相同、整齐对称,摸起来感到结实但不坚硬,无隐睾或单睾,无疝气和包皮积尿而膨大等疾病.
一、掌握好配种时机。母猪实时配种时提高母猪受胎率的关键。母猪的发情一般持续3—5天,但排卵往往在发情的后期,俗话说“老配早,小配晚,不老不小配中间”,在实际生产中,母猪发情后2—3天配种较好,老母猪配种应比小母猪提前。笔者在多年的生产实践中采用手压法来确定配种时机最好,即:用双手手掌稍稍用力按压发情母猪的腰部,如母猪呆立不动,四肢用力
1、长白猪原产于丹麦,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著名瘦肉型猪品种。毛白色,头狭长,颜面直,耳大前倾,背腰长,腹线平直而不松弛,前躯窄,后躯宽,呈流线型,肋骨16~17对,大腿丰满,蹄质稍纤细。性成熟较晚,母猪初产10头左右,经产10~12头,乳头6~8对。在良好的饲养条件下,后备猪6月龄达90~100千克,屠宰率72%,胴体瘦肉率66%左右。2、大白猪原产于英国北部的
给仔猪注射补铁针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