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呼吸道疾病是多种疾病引起呼吸道症状的总称,大部分时候是多病因引起的,临床也称为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猪的呼吸道疾病在猪场是常见多发病,对猪场造成危害极大。引起该病的原因比较多,临床上也多存在混合感染情况,诊断和治疗都不容易。另外,很多致病菌(如支原体、猪副嗜血杆菌、链球菌)在猪场长期存在,所以呼吸道疾病在猪场容易反复发作。一旦外界
一是环境温度的调节。在外界气温过低时,猪体为了维持正常的体温,就必须增强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产生热能,以补充体热的散失。一般来说,小猪周围气温为20℃―26℃时,代谢消耗量较低,生长发育正常。但大猪则以15℃―20℃时代谢消耗较低,增膘正常。因此,要注意搞好猪舍的防寒保温工作(如猪舍上覆盖塑料薄膜等),提高舍内温度,这样不但可以减少猪体代谢
猪场应选择在土质坚实、渗水性强的地区。回复仅供参考
加强妊娠后期管理,提高仔猪初生重胚胎到妊娠80d以后,才开始迅速发育,至110d完全成熟。而初生重的大小,直接关系着仔猪生后的成活率及生长,即人们所说的:初生重差一两,断乳重差500g,出栏重差5kg。所以,为了促进胎儿快速发育,提高初生重,保证母猪泌乳期的营养储备,在母猪妊娠80d后,需要增加饲料的质与量。原料选择上要重点考虑富含钙质、蛋白质及脂
更换品种,从外地引进新的猪种时,必须从非疫区引进,经当地兽医部门检疫并签发检疫证明,引回后经本场再检疫验证,在隔离舍内隔离观察一定时间(如2个月)仍健康时,方可混群饲养。在隔离期内还应驱除猪体内、外寄生虫,没有注射疫苗的应根据本场制定的防疫程序补种相应疫苗。如果不重视检疫,将引进的种猪直接混群饲养或将从不同地区收购的猪混在一起饲养,
猪细小病毒病、难产病、乳房炎等。
养猪场中病猪住过的圈舍如何消毒猪舍消毒:先将圈舍清扫干净,再用20%的石灰乳或3%的热烧碱水、20%的漂白粉进行消毒。消毒的次序为墙壁、圈栏、门窗、食槽、地面、用具及门口地面。消毒药水可用扫帚涂刷;最好用喷雾器喷洒。消毒完毕,猪圈设有门窗的应关闭2~3小时再打开,同时将食槽及地面用清水冲洗干净。土壤消毒:泥土地面应先消除粪便、垫草等污物,然后
治疗原则是:一头发病,全窝防治,早期补糖,标本兼治。补糖:10%葡萄糖液20—40毫升,腹腔或皮下分点注射,每隔4小时1次,连用2天,效果良好。也可口服20%的葡萄糖液5—10毫升,1天3次,连服3天。胃肠道弛缓、排空障碍时,可肌肉注射复合维生素B注射液,1次量,每千克体重0.2毫升,1天2次,连用2天。
1、根据《生猪屠宰检疫规范》(NY/T909-2004)规定,屠宰检疫中必须剖检淋巴结。因此,在生猪屠宰检疫时应进行“必检淋巴结”的检验检疫,对杜绝患病猪肉进入消费市场具有重要意义。2.必检淋巴结的位置颌下淋巴结:位于下颌间隙,颌下腺前侧,主要收集面部、鼻腔前半和口腔各组织的淋巴液。肩前淋巴结:位于肩关节前侧,肩胛横突肌和斜方肌的下侧,基本汇集了颈
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
1、流行规律季节性:北方从每年10月到次年5月多发,南方每年12月到次年4月多发,但近年本病的季节性减弱,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传播途径多、速度快:猪的排泄物均可带毒,通过饲料、饮水、生产用具和空气传播,消化道、呼吸道均可感染,数日之内可蔓延全群。小猪易感:哺乳仔猪发病率80%~100%,病死率80%~100%,尤以1周龄之内仔猪严重。
应把尾巴被咬破的猪单独隔离并进行适当处理。若伤势不严重,清洗伤口后,应涂紫汞以促进伤口的愈合。若伤口出血,要压迫止血,有局部炎症的可以擦红霉素软膏。若已引起全身感染,可肌注青霉素等抗生素以控制感染。
猪瘟应该如何控制?(1)规模猪场应该用荧光抗体法检测淘汰隐性感染猪和带毒猪。(2)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并认真实施仔猪:20日龄首免,450—600RID(常规疫苗3—4头份)55日龄二免,600—750RID(常规疫苗4—5头份)后备母猪:配种前4周免疫750—900RID(常规疫苗5—6头份)经产母猪:空怀期(产后20天)免疫900—1050RID(常规疫苗6—7头份)妊娠母猪:
1、充分利用杂种优势。不同品种杂交所得到的杂种猪,比纯种亲本具有较强的生活力,在生长肥育过程中,具有好喂养、生长快、抗病力强、育肥周期短等特点。大量试验证实,采用二元杂交猪,比纯种猪提高日增重15%-20%,三元杂交猪比纯种猪提高25%左右。目前国内多采用长白与大约克杂交母猪,再与杜洛克、皮特兰或汉普夏公猪交配,从而获得最佳的三元杂交组合。2、
主要临床表现为,猪只突然发病,不食,眼睑、头部、颈部水肿,严重的可引起全身水肿,指压水肿部位有压痕。
将病猪隔离,按不同病型进行相应治疗。对淋巴结脓肿,待脓肿成熟(变软后)及时切开,排除脓汁,用30%双氧水或0.1%高锰酸钾冲洗后,涂以碘酊。对败血症型或脑膜炎型,应早期大剂量使用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青霉素每头每次40—100万单位,每天肌注2—4次,庆大霉素1—2毫克/每公斤体重,每日肌注2次。也可用乙酰环丙沙星治疗,2.5—10毫克/每公斤体重,每
1.症状本病多发生在母猪怀孕后80~103天,少数母猪在70天左右发生,在发现征兆前如不及时处理,将发生流产。在刚发生时,母猪食欲下降,体温略偏高,一天后母猪外阴红肿,第三天阴门变松弛,并且流出气味难闻的污秽分泌物,呈灰白色,多数是在分泌物排出12小时后有胎儿排出,严重的随即就排出胎儿。2.防治在了解引起流产原因的基础上,下边介绍该种病症的防治
断尾可避免断奶、生长、育肥阶段的咬尾现象。仔猪出生后不久用断尾器剪掉尾巴,要避免剪的太短,母猪阴门末端和公猪阴囊中部可用来作为断尾长度的标线;在仔猪和每窝间使用断尾器剪尾后剪尾钳要进行消毒。为防止交叉感染,不要用同一断尾器既剪齿又剪尾。对弱仔猪不要断尾,以免加重应激引起死亡。1.剪尾的时间:10-14日龄时进行为宜2.剪尾的长度:尾端剩余
如果是猪舍通风、光照、温度控制良好,采用漏粪板的可以适当增加密度,如果是水泥地面平养,粪便采用干清方式,30-60公斤的猪,每头0.8-1.2平方米;60-100公斤每头1.5-2平方米。密度不要太大饲养密度是指每头猪所占有的猪舍面积。饲养密度的大小直瑶彰响猪舍温度疑、湿度及空气的新鲜度,也影响猪的采食、饮水、排粪尿、活动、休息等行为。夏季饲养密度过大,
简单地说,进入流通环节的仔猪无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如果是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查缉的话,依照《动物防疫法》第七十八条规定进行处理。但作为乡镇兽医站的官方兽医由于没有处罚权,可暂时查扣,并报请县一级的动物卫生监督所到现场,并由动物卫生监督所按照《动物防疫法》相关规定进行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