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产后久不发情,其原因大概有三个方面:(1)子宫炎或某些传染病造成:母猪在患有子宫内膜炎,附红体病,支原体病,细小病毒等,都可造成母猪断奶后久不发情。(2)营养不良或霉饲料中毒:饲料饲料中长期缺乏营养或营养不平衡,或饲喂发霉变质饲料,使猪的脑垂体激素分泌受到抑制,而表现久不发情。(3)饲养管理方面问题:母猪长时间饲养在同一环境中,(
仔猪断尾后生长较快,比普通猪增重率高10%,可以提前10-15天出栏。断尾手术应在仔猪出生后1天至2天内进行,在距尾基部1.5~2.5厘米处将猪尾截断。注意事项:1、电烙铁应充分预热。只有温度高,切断速度才快,应激小。2、断尾时不能过分切除,否则因切面大,会大量失血。3、手术时固定要牢靠,下手要准。防止仔猪挣脱烙铁、钝钳和手术剪等触及猪或人的其他部位
一、测定性状现场测定要测定哪些性状主要取决于该场种猪的选育目标、测定技术及测定设备情况,全国种猪遗传评估方案中共规定了15个测定性状,其中总产仔数、100kg体重日龄、100kg体重背膘这三个性状经济重要性大,因此农业部将这三个性状规定为种的必测性状。其它性状如达50kg体重日龄、眼肌面积等等为辅助测定性状。目前,我国大部门生产企业已经把总产仔数
①加强饲养管理,搞好卫生,做好猪舍的消毒与驱蝇灭虱的工作。②搞好检疫工作,对新引入猪要搞好检疫,隔离饲养1周,观察无病方能合群。③防止皮肤损伤,对栏圈的尖锐物及时清除,避免刺伤和划伤,同时应防止猪只咬斗,肥育猪原窝饲养可减少咬斗。
营养需求(1)蛋白质需求:蛋白质是猪乳的重要成分。日粮中含有适宜水平的粗蛋白质,不仅可以提高泌乳量,而且增加乳中蛋白质的含量。哺乳母猪的蛋白质需要量取决于母乳的泌乳量、乳蛋白含量及饲料蛋白质的生物学效率和消化率。在配合哺乳母猪日粮时,不仅要保证蛋白质的需要量,同时还要注意氨基酸的配比。(2)矿物质需求:在泌乳期间,母猪从乳汁中分泌出大景
1、防寒保暖。及时修补猪舍破损,防止贼风吹袭。可给妊娠母猪舍、待产母猪舍、仔猪保育舍安装红外线灯、热风炉、暖气、火炕火墙等供暖设施设备。育肥猪舍可采取“卧满圈”的方式,利用自体产热,不必专设供暖设施。2、加强管理。及时清理舍内猪粪尿和潮湿的垫草,尽量确保地面清洁干燥;适当减少猪舍通风次数,需要通风时可选择在晴朗无风的中午进行。3、调整
随着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饲料来源日益丰富,过去“以青粗料为主,适当搭配精料”的养猪原则已经基本改变。当前,农村养猪正朝着科学饲养的方向发展。采用科学的饲喂方法,能够合理地利用饲料,提高饲料转化率,使猪多长肉,快出栏。因而,养猪户在饲喂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生喂与熟喂在农村,许多养猪户有饲喂熟食的习惯,认为熟喂可以缩小饲料体积
主要是对母猪的繁殖性能与寿命有什么影响?生猪人工授精对母猪的繁殖性能和寿命的影响应该是弊利各半。利:1、减少公猪直接接触,减少被疫病传播机率;2、因精液质量导致的繁殖障碍减少。人工授精公猪精液质量更可靠。3、轻微肢蹄伤的母猪配种无障碍。弊:1、母猪幸福指数降低,易导致发情特征不明显,配种不准时而返情;2、存在公猪精液带病毒风险;3、因人
猪副伤寒:急性型(多见于断奶前后的仔猪)体温升高达41-42℃,精神不振,呼吸困难,腹泻,耳和四肢末端皮肤发绀,病死率较高;亚急性型和慢性型病猪体温升高至40.5-41.5℃,消瘦,腹泻物呈灰白色或黄绿色,带恶臭,粪便呈水样,便中混有大量坏死组织碎片或纤维素性分泌物,形如糠麸;皮肤有痂状湿疹,病程长的会变为僵猪。猪传染性胃肠炎:特征症状表现为病猪
一些诱发因素如营养不良、寄生虫、长途运输、饲养管理条件不良等降低了猪体的抵抗力,或发生某种传染病时,病菌乘机侵入机体内繁殖,而毒力增强,引起发病。内源性感染,是由寄生在猪体内的弱毒菌,在外界环境发生突变(气候寒冷、长途运输等)、猪抵抗力降低时,大量繁殖、毒力增强而引起发病。经吸血昆虫的媒介,损伤的皮肤、黏膜也有感染的。该病的发生无
猪痢疾与猪传染性胃肠炎的区别主要有:猪痢疾表现为粪便呈酸性、有血便等;猪传染性胃肠炎表现为粪便呈碱性、水泻。
新生仔猪由于采食量少,故对养分尤其是能量摄取量不足,从而影响了仔猪的健康生长。为了提高仔猪的生产性能,可采用在饲料中添加脂肪以提高饲料能量浓度的方法。然而,由于哺乳期仔猪尚不能释放消化利用脂肪的乳化剂,故限制了脂肪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为此,美国的畜牧专家研究了化学乳化剂在仔猪饲料中的应用。试验选用17-21日龄的断奶仔猪,其饲料由玉米、
蓝耳病是由一种病毒引起的,表现为呼吸繁殖障碍,因为病猪主要外观表现是小猪的耳朵紫绀,感觉象发蓝,因而叫蓝耳病。目前可以注射疫苗来预防,发生蓝耳病,一般会激发猪瘟,有时候会有仔猪付伤寒病,死亡率较高。
猪水疱病是生猪的一种皮肤病,生猪感染上水疱病后会在鼻端、腹部等部位发生水疱,如果处理不当容易引起细菌感染。治疗猪水疱这种病最便宜、最快速的方法,就是将仙人掌去掉刺后捣烂成泥状备用。用消毒针刺破水疱,然后将仙人掌泥敷在创面上,每天1次。
来源和体重不同的猪合成一圈饲养,常互相咬架,影响猪的健康和增重。因此,根据猪的生理特征,合理分群,保持适宜的饲养密度,采取有效的并群的方法,可以充分利用圈栏设备,有利于提高养猪效益。1、分群原则。将来源、体况、性情和采食等方面相近的猪合群饲养,分群管理,分槽饲喂,以保证猪正常生长发育。同一群猪内体重相差不宜过大,小猪不宜超过3~5
生长育肥猪适宜温度:60体重公斤前16-20℃
1.在晴朗天气的中午,每天开窗通风2小时~3小时。2.猪群适应3天以上后,逐步增加通风时间到6小时左右,时间可安排在上午10点到下午4点。3.适应一周后,可白天上班后开窗通风,晚上下班后关闭门窗。4.再适应一周后,白天门窗全开,晚上留下部分窗户,但不能让风直吹猪体。5.最后,气温达到20℃以上,最低温度不低于10℃时昼夜完全门窗开放。但遇到天气突变,温
抓好乳食、过好初生关(1)安排专人接生,做好接生工作,防止仔猪冻死、压死或难产而死在腹中,降低仔猪死亡率。(2)及时抢救“假死仔猪”,可进行人工呼吸。(3)出生24小时内剪犬齿和断尾,防止咬伤母猪乳头、咬尾和争斗发生。(4)固定乳头,即早吃初乳。初乳中含有较高的免疫球蛋白和镁盐,可使仔猪产生免疫抗体,排出胎粪,提高免疫力。一般在出生后2小
造成母猪产后不食症的原因母猪产仔后由于腹腔体积变大,有的母猪采食量比产前增加,不加限制地任其自由采食,吃食过多,造成了消化机能的紊乱,导致消化不良,影响食欲,从而造成母猪厌食。产前对母猪长期粗放饲养,营养不均衡,产后喂精饲料过多,青绿多汁饲料及粗纤维不足,加之产后疲劳过度,机体衰竭无食欲,从而导致不食。临产前夕,对于膘情和乳房发育
在母猪生产中,几乎每窝仔猪都有大小强弱之分,有的还出现产仔多、乳头少的情况,如不加以人工调养,很容易出现强弱悬殊,弱仔因喝奶不足而严重营养不良,其至死亡。因此,要采取以下调整措施:一、强弱分离,按时轮喂:将一窝中生长发育好,体质较强的仔猪分为一栏;体重较轻,发育不良的幼仔分为一栏;起初可用箩筐分别装盖好,冷天加铺稻草加盖棉被。每隔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