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猪呼吸道疾病发生的原因
猪呼吸道疾病发生的原因有两大类:一是直接原因,即病原微生物侵袭猪体,病毒性感染源有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蓝耳病病毒)、伪狂犬病毒(PRV)、圆环病毒(PCV2)、猪流感病毒(SI);细菌性感染源有猪肺疫多杀性巴氏杆菌(Pm)、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副猪嗜血杆菌(HP)、链球菌(SS)、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Bb)等;此外还有肺炎支原体(M hp)、弓形体和附红细胞体以及后圆线虫和蛔虫幼虫感染等疾病。二是间接性原因,主要是饲养管理不良、环境因素、应激、气候突变、霉变饲料等引起机体抵抗力降低致使一些条件性病原微生物乘虚而入引起发病。
2 猪呼吸道疾病的综合防控措施
(1)做好猪场清洁卫生
首先做好栏内卫生,调教生猪定位排泄粪便,及时清扫冲洗栏面,栏内不堆放杂物垃圾,始终保持清洁的状态。栏内卫生还包括料槽、水槽(自动饮水器除外)卫生,每日要进行检查清理,确保饲料、饮水不被污染。空栏清洗要彻底,最好采用智能冲洗设备,其特点是操作便捷、高压省水、节水环保,并可配套雾化消毒。其次,做好猪栏周边的卫生,人行道、赶猪通道、场地都要保持良好的清洁状态。第三,要做好兽医室、药房、饲料仓库、运输工具等处的清洁卫生工作。第四,要做好办公区、后勤服务区、隔离缓冲区的清洁卫生。所有的卫生区域都要落实管理责任人,保证卫生工作做到位,不留死角。
(2)执行消毒制度
消毒必须执行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操作,不可随意、放松。对于消毒药物的品种选择、浓度配比、使用频率、消毒时间等都要按规定执行。对猪群、栏舍、饲具、用具、器械、运输车辆、环境道路(包括生产区和后勤服务区)等均应进行全方位消毒,不留空白点,务求全覆盖,追求有效性。其有效性体现在通过全面消毒可以杀灭外界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或降低病原微生物对环境的污染量。在此,重点强调消毒频率/时间:栏舍消毒及载猪消毒可每周1次,在疫病流行的非常时期隔日1次或每周2次;环境消毒包括道路消毒每月1次,特殊时期每周1次或每月2次;运料车和运猪车最好是猪场自行配备,专场专用,每周应消毒1~2次,如是外来车辆则每趟转运都要进行严格消毒,有必要重复消毒2~3次/趟。常用消毒药物有季铵盐类、碘制剂、有机氯制剂、烧碱等。不要固定使用一种消毒剂,以定期轮换使用为宜。
(3)坚持隔离制度
隔离要点有人员隔离、猪只(群)隔离、物品隔离、车辆隔离、动物隔离。重点是人员隔离和猪只(群)隔离。
人员隔离:一种类型是老猪场、规模不大的猪场,养猪生产人员一律在场内工作、活动,不应出猪场围墙,不应与外界人员接触。条件好的新建猪场,生产区和生活区绝然分开,有一定距离,生产人员应局限于生产、生活区范围内活动,即白天进入生产区工作,晚上下班时回到生活区休息,不可超越生活区围墙。进入生产区时,要更衣洗澡,着专用工作服、鞋进场。生产人员可定期休假,休假结束返场时要洗澡更衣换鞋再入场。
猪只(群)隔离:主要指特殊猪只(群)的隔离,如引种回来的猪、后备猪必须放在隔离区(舍)饲养,其隔离适应期4~5周;病猪、疑似病猪应隔离饲养,与正常健康猪群隔离开来。并配备专门的饲养人员和护理人员。
物品和车辆隔离:外面的物品和车辆禁止进入生产区。
动物隔离:外面的猫、犬以及可能带毒带菌的其他动物禁止进入养猪生产区和生活区。
上一篇: 芹菜旺盛生长期,如何追肥浇水?
下一篇: 芋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