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病普遍发生,危害严重。一般发病率10%-30%,严重的50%-70%,产量损失大,对夏秋露地生产造成了严重威胁,秋播番茄病害发生最为严重。在田间病害症状可归纳为6种主要表现型,即花叶型、蕨叶型、条纹型、丛生型、卷叶型和黄顶型。发病率以花叶型最高,蕨叶型次之,条斑型较少。危害程度以条斑型最严重甚至绝收,蕨叶型居中,花叶型较轻。
1. 症状
①花叶型 主要发生在植株上部叶片,表面为在叶片上出现黄绿相间或叶色深浅相间的花叶症状,叶色退绿,叶面稍皱,植株矮化。新生叶片偏小、皱缩、明脉,叶色偏淡。
②蕨叶型 植株一般明显矮化,上部叶片叶肉组织退化,叶片细长呈线状,节间缩短。花瓣加长增厚。
③条纹型 可发生在茎、叶、果上,茎感病初始产生暗绿短条斑,后呈褐色、长短不一的条斑,并逐渐蔓延,严重时引起部分枝条或全株枯死。叶染病形成褐色斑点或云纹状或条状斑。果实染病,果面着色不匀,畸形,病果易脱落。
④丛生型 顶部及叶腋长出的丛生分枝众多,叶片线状,色淡畸形。病株不结果或结果少,所结果坚硬,圆锥形。
⑤卷叶型 叶脉间黄化,叶片卷曲整个植株萎缩,或丛生多不能开花结果。
⑥黄顶型 顶部叶片褪绿或黄化,叶片变小,叶面皱缩,病叶中部突起,边缘卷曲,植株矮小,分枝增多。
2. 防治方法
控制番茄病毒病的发生和流行,应采用以农业防治为主的综合防病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是培育出番茄植株发达的根系,促进健壮生长,增强其对晴雨骤变的适应性,提高对病害的抵抗能力。
①选栽抗病品种 红粉系列明显比大红系列抗病。
②种子处理 种子在播种前先用清水浸泡3-4h,再放在10%磷酸三钠溶液中浸种30 min,用清水冲洗干净,催芽播种。
③加强田间管理,注意农事操作适时播种,培育壮苗;严格挑选健壮无病苗移植,选择在植株成龄抗病阶段进行;及时清理田边杂草,减少传毒来源;加强肥水管理;注意防止农事操作中人为传病,如接触过病株的手和农具应用肥皂水冲洗,吸烟菜农肥皂水洗后再进行农事操作。
④早期治蚜防病 推广应用银灰膜避蚜防病。在蚜虫发生初期,及时用药防治,防止蚜虫传播病毒。
⑤深耕及轮作 烟草花叶病毒在土壤中的病体上可以存活2年以上,所以轮作要采用3年轮作制。
⑥化学防治 在发病前或发病始见期开始用20%病毒A可湿性粉剂600-1000倍稀释液喷药预防,每隔6-10d喷1次,连续喷2-3次,能减少感染,增强植株抗性,起到较好的预防作用。
第一是截断传播途径是预防任何病害的核心,对病毒病更是如此。针对依靠接触传染的烟草花叶病毒、马铃薯X病毒、番茄斑萎病毒,要对种子、人手和农具进行消毒并在移栽整枝过程中实行先健株后病株的程序。可使用10%磷酸三钠浸种40~50分钟或擦拭手和工具,也可以用0.1%~0.15%高锰酸钾溶液浸种15~20分钟。对于由蚜虫、粉虱等昆虫传染的黄瓜花叶病毒、烟草卷叶病毒、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等,则主要采取“治虫防病”的方针。治蚜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25%阿克泰水分散剂4000~6000倍、3%啶虫脒乳油1000倍液、20%丁硫克百威乳油1000~3000倍液或50%抗蚜威(辟蚜雾)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25%唑蚜威(灭蚜灵、灭蚜唑)乳油500~1000倍液,也可以使用杀灭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敌敌畏等。治粉虱除了可用吡虫啉、啶虫脒外,还可以用10%扑虱灵乳油1000倍液、1.8%阿维菌素2000倍液、25%灭螨锰1000倍液以及菊酯类药剂。
第二是面对番茄病毒种类多,传播途径广,被侵染机会多的特点,提高番茄自身抗病能力是防治的基本策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种植抗(耐)病品种。目前虽然没有能抗所有病毒的品种,但已经有单抗一种病毒的品种可供选择;科学管理,合理施肥,使番茄长势良好;在未经感病的幼苗上,接种番茄弱毒疫苗,如对烟草花叶病毒有效的N14、对黄瓜花叶病毒有效的S52,或在定植前喷10%混合脂肪酸水剂(83增抗剂)或0.5%抗毒剂1号(菇类蛋白多糖)水剂200倍液。
第三是清除毒源。这一点对于北方番茄生产尤为重要。清除棚室周围的杂草,选择与非茄科作物轮作,零星发病期拔除病株以及对育苗地实行严格的种子消毒和防虫措施都是行之有效的。如果能在苗期60天内控制病毒的入侵会在很大程度上减轻病毒的危害。
第四是在发病前或零星发病阶段喷洒1.5%烷醇·硫酸铜(植病灵)乳剂1000倍、20%吗胍乙酸铜(病毒A、克艳)可湿性粉剂500倍、10%混合脂肪酸(NS-83、83增抗剂)100倍、3.85%病毒必克500~800倍、4%嘧肽霉素水剂250倍、抗病毒剂1号300倍,可以起到治疗和预防的作用。发病后喷洒芸苔素3000倍液、1%过磷酸钙、1%硝酸钾也能有一定的补救作用。
田间操作如定植、整枝、打杈、绑蔓等通过磨擦将病株毒源传给健侏;蚜虫的迁飞和危害也是重要传毒途径。一般低温时,病毒病不表现症状或症状很轻,随气温升高,一般在20℃左右即表现花叶和蕨叶症状。防治番茄病毒病,采用以农业防治为主的综防措施。
番茄病毒病
(1)种子消毒。播种前用清水浸种3-4h,再放入10%磷酸三钠溶液中浸30-50min,捞出后用清水冲净再催芽播种,或用0.1%高锰酸钾溶液浸种30min。
(2)轮作倒茬净化土地。定植田要进行两年以上轮作,有条件的结合深翻,施用石灰,促使土壤中病毒钝化。
(3)采用配方施肥等多项健身栽培技术,增强寄主抗病力。其中包括适期播种、适时早定植、早中耕锄草、及时培土促进发根、晚打杈、及时浇水。
种植户应结合蕃茄长势、TY病毒危害程度、预期TY病毒发展速度及其他防控措施,优化选择以下方案:
发病初期:可用20%盐酸吗啉胍乙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浩瀚高科2%氨基寡糖素水剂300倍液、1.5%的植病灵乳剂1000倍液、3氮唑核苷(32%核苷溴吗啉胍)水剂500倍液、2%宁南霉素水剂 l50~250倍液、5%菌毒清水剂300-500倍液,等杀菌农药剂喷雾,每隔5~7天喷1次,连续喷2~3次。[1]
预防方案(小苗预防) | 控制+预防(发病初期) | 控制方案(发病后期) | |
发病率 | 未发病之前 | 15%以下 | 15%以上 |
使用产品 | TY病毒1号 | TY病毒1号 | TY病毒1号 |
用药时间 | 高温棚、拱棚蕃茄点花前至预防期望之日 | 较轻并发病率较低的高温棚、拱棚,控制效果达到预期后按生长规律仍需预防 | 发病率较高并较严重的高温棚、拱棚以及发病率高于30%但种植户坚持自愿使用的 |
用药量 | 每100ml兑水30—45公斤,每3—5用药1次 | 按每桶水40—60克,连用2天,隔5天用下一疗程;病情得到控制后改用番茄TY病毒,每100ml兑水30—45公斤, | 按每桶水40—60克,连用2天,隔5天用下一疗程; |
防治周期 | 以预期坐果穗数具体计算(点花前至打顶) | 以发病时蕃茄生长阶段及坐果穗数计算 | 以发病时蕃茄生长阶段及坐果穗数计算 |
防治成本 | 按7—8穗果的预防周期算,用药时间约50天左右,每亩用10~15瓶,成本为200-300元 | 用药量及总的用药成本因情而异 | 每亩每疗程4-6包,使用时间不短于3个疗程;成本360元以上 |
备注 | 1、用药时间:下午4点后。 2、对于夏秋季蕃茄的预防和控制,用药量应适当加大:番茄TY病毒+32%核苷溴吗啉胍或氨基寡糖素建议按600倍液稀释,毒清按每桶水60克。 3、如喷雾后,出现叶片卷曲,会很快恢复,不影响生长 |
严格控制蚜虫、粉虱
加强田间管理,减少植株染病机会
对于设施内蕃茄,如遇阴雨天气应正常使用,不得提前或拖延时间。对于大田用药,如用药后4小时内遇雨,需重新喷施
本品需单独使用。现配现用
具体使用方法详见说明书。
储存和运输:
本品应以原包装放置于阴凉干燥处,避免阳光直射,搬运及运输过程中,轻拿轻放。
①选栽抗病品种 红粉系列明显比大红系列抗病。
②种子处理 种子在播种前先用清水浸泡3-4h,再放在10%磷酸三钠溶液中浸种30 min,用清水冲洗干净,催芽播种。
③加强田间管理,注意农事操作适时播种,培育壮苗;严格挑选健壮无病苗移植,选择在植株成龄抗病阶段进行;及时清理田边杂草,减少传毒来源;加强肥水管理;注意防止农事操作中人为传病,如接触过病株的手和农具应用肥皂水冲洗,吸烟菜农肥皂水洗后再进行农事操作。
④早期治蚜防病 推广应用银灰膜避蚜防病。在蚜虫发生初期,及时用药防治,防止蚜虫传播病毒。
⑤深耕及轮作 烟草花叶病毒在土壤中的病体上可以存活2年以上,所以轮作要采用3年轮作制。
⑥化学防治 在发病前或发病始见期开始用20%病毒A可湿性粉剂600-1000倍稀释液喷药预防,每隔6-10d喷1次,连续喷2-3次,能减少感染,增强植株抗性,起到较好的预防作用。
在发病前或发病始见期开始用20%病毒A可湿性粉剂600-1000倍稀释液喷药预防,每隔6-10d喷1次,连续喷2-3次,能减少感染,增强植株抗性,起到较好的预防作用。
在发病前或发病始见期开始用20%病毒A可湿性粉剂600-1000倍稀释液喷药预防,每隔6-10d喷1次,连续喷2-3次,能减少感染,增强植株抗性
上一篇: 山麦冬栽植初期如何施肥?
下一篇: 野麦子和杂麦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