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养殖技术 > 家畜养殖 > 其他家畜 > 降低鸡蛋破损率的措施有哪些? 其他家畜

降低鸡蛋破损率的措施有哪些?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1 增加蛋壳厚度。当饲料中缺乏钙、磷等矿物质元素和VD,或钙、磷比例不当时,多产软蛋、薄壳蛋。
1.1 补钙。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约占94%。蛋鸡产蛋期每天摄入的钙主要是满足产蛋的需要。蛋鸡饲料中最佳含钙量应为3.2%~3.5%,在高温或产蛋率高的情况下,含钙量可加到3.6%~3.8%。在产蛋期如出现产软蛋、薄壳蛋,则应及时按要求补充贝粉、石灰石粉等钙制剂,并选择含钙量较高的饲料,且补充的钙盐应有利于机体的吸收。添加方法及时间:当鸡群中见第一枚蛋时或开产前2周(约18周龄),为照顾已开产母鸡,日粮中可加入一些贝壳粉,让开产鸡自由采食,直到鸡群产蛋率达5%时再改换为产蛋饲料。
1.2 调整钙磷比例。在产蛋期饲料的总磷含量应达到0.45%~0.6%。由于机体对钙、磷的吸收是协调的,磷决定蛋壳弹性,钙决定蛋壳脆性, 适宜的含磷量有益于促进钙质的吸收。蛋鸡日粮中钙与磷的适宜比例为5.5~6:1。由于植物饲料中的磷大多以植酸磷的形式存在,不易被分解吸收,所以必须补充无机磷酸盐或动物磷酸盐来保证磷的供应,或加入植酸酶促进植酸磷的分解,才能保证血液中的含磷量。制剂可选用骨粉或磷酸氢钙等。注意磷的供给要充足,但切勿过量,否则会因磷过量导致钙磷比例失调,对蛋壳形成产生不良影响。
1.3 补充维生素D。维生素D是钙吸收的辅助因子和促进因子,可提高血浆中钙和磷的水平,有利于蛋壳形成和提高蛋壳质量,并保证正常骨骼的矿物质和机体的其它机能。当血液中钙浓度降低时,维生素D的需要量就会增加,以促进钙质吸收。但维生素D不能代偿钙、磷的缺乏。当维生素D(特别是维生素D3)缺乏时会破坏钙的体内平衡,影响蛋壳钙化而形成蛋壳有缺陷的蛋。故在补充钙磷的同时,应注意补充 鱼肝油、维生素D粉等VD制剂。
2 增强蛋壳硬度。饲料中缺锰、缺锌,则使蛋壳不坚固、不耐压,极易破碎,蛋壳上常伴有大理石样的斑点, 并伴有母鸡屈腱病。一般认为饲料中添加55~75mg/kg的锰,可显著提高蛋壳质量。研究表明,当饮水中加入2g/L NaCl的同时,在饲料日粮中加入500mg/kg蛋氨酸锌或硫酸锌可显著降低蛋壳缺陷。通过补锰补锌,使蛋鸡产硬壳,提高蛋壳强度,且蛋增重而蛋壳不增厚。这种蛋不易破碎,贮存保鲜时间较长,便于运输。应注意,锰添加量不易过多,加锰饲料必须混匀,以免导致VD遭到破坏,影响钙、磷吸收。
3 平衡其它矿物质元素。饲料中铁、镁等元素的含量都会影响钙磷的吸收,进而影响蛋壳质量。当这些矿物元素在体内含量高时,会与磷酸根离子形成不溶性的磷酸盐而影响钙的吸收。所以在补充微量元素时,用量不宜过大,同时注意饮水硬度不能太高,补钙饲料也不能含有较多的其它矿物质元素,以免在体内产生拮抗作用。
4 平衡供给必需氨基酸。蛋氨酸能提高血清钙的含量,促进骨钙沉积,可提高产蛋量、蛋重和蛋壳质量,并降低破损率。在配制饲料时应注意必须氨基酸的供给,或合理应用氨基酸添加剂,以保持氨基酸供给的平衡。
5 合理应用碳酸氢钠和氯化盐。碳酸氢钠能提高磷在蛋禽体内的移动性,可使蛋禽血磷的浓度维持在形成蛋壳所必须的最适水平。 饲料中添加碳酸氢钠和氯化盐,可提供钠源,使血液保持适宜的钠浓度。蛋鸡饲料中钠在0.14%~0.28%、氯在0.20%~0.24%范围内,钠、氯比例适宜,产蛋率、蛋重、蛋壳形成和饲料效率等指标都较好。在炎热季节,鸡呼吸加快,在排出多余体热的同时,也使二氧化碳呼出量明显增多,血液中碳酸盐减少。这就使得碳酸钙这种形成蛋壳主要成分的来源显著减少,导致蛋壳质量下降,破损率增加。研究表明,在高温季节蛋鸡日粮中添加0.2%氯化钠(日粮氯化物总量为0.35%)和0.2%碳酸氢钠(日粮碳酸氢盐总量为0.38%),能极显著地提高产蛋率、蛋壳品质和饲料转化率(P<0.01)。蛋鸡日粮中氯化物与碳酸氢盐的适宜配比为35:38。据英国科研人员研究,将碳酸氢钠按0.1%~1.0%的不同水平,在产蛋鸡饲料中连续添加8个月,结果表明,所有添加碳酸氢钠组的产蛋率都增加,蛋壳强度最大可提高8%。在标准产蛋鸡饲料中添加0.3%的碳酸氢钠,添加组鸡产蛋高峰后,随年龄增加产蛋率下降的进程得到了缓和,同时破蛋减少1%~2%。在日粮中添加碳酸氢钠和氯化纳,既有助于提高蛋壳质量,又可有效缓解鸡群的热应激。

6 建立良好的饲喂制度。研究表明,给鸡群投料延误正常采食4小时,能使1天中所产蛋的蛋壳强度减弱;若延误24小时,蛋壳强度减弱可长达3天。其原因在于营养的供给失去了连续性。 所以给鸡群投料要做到定时定量,使鸡群建立起良好的采食条件反射,确保营养供给的连续性。
7 鸡笼结构应合理。集蛋设施、笼架装配都应合理牢固,笼底坡度约7度左右,不得过大或过小。在保证鸡粪能漏下去的前提下,笼底网眼越小鸡蛋越不容易破损。鸡笼集蛋部分的两端应按一护蛋板,以防鸡蛋滚落破损。
8 勤捡蛋。捡蛋不勤,也是破损率高的一个原因。通过不同间隔时间捡蛋观察发现,1小时捡1次蛋,破蛋率为0.2%~0.3%;间隔2小时拾蛋1次,破蛋率上升到1.0%~1.5%;间隔4小时捡1次蛋,破蛋率高达2%~3%。适当 缩小捡蛋时间间隔,增加捡蛋次数,可减少蛋与蛋之间互相碰撞的机会,从而减小破损率。
9 使用蛋托。收集、运输鸡蛋使用蛋箱,其内部最好放置使用塑料蛋托,防止鸡蛋相互挤压或过大震动造成破损。
10 及时淘汰老龄鸡。正常饲养情况下,青年母鸡子宫腺体都能正常分泌碳酸钙。但到老龄时,由于体内脂肪的沉积会使子宫腺体沉积一定的脂肪,进而影响腺体的分泌功能,使蛋壳变薄变脆。虽然添加多量的维生素D,但不会使蛋壳质量有较大的变化。同时产蛋后期的蛋个体较大时,蛋的表面积增大,也会使钙的供应略显不足,蛋壳相对变薄变脆。故应根据蛋鸡的合理利用年限及时淘汰老龄鸡。
11 保持良好的生产环境。对蛋壳质量影响较大的环境因素是温度、光照和鸡舍内氨的浓度及噪音惊吓。气温升高,鸡的采食量减少,肠道对钙的吸收率降低;高温使鸡呼吸加快排出二氧化碳增多,使血液中碳酸浓度下降,蛋壳变薄。所以高温季节应注意降温。除通风外,还可采取其它防暑降温措施,如屋顶刷白、喷水,舍内采用喷雾降温、安装电风扇、搭凉棚等均有效。光照的作用可使皮肤中的7——脱氢固酸转变为维生素D,促进钙磷吸收。鸡舍通风不良,舍内有害气体达到很高的浓度,由此造成的不利影响往往超过低温的影响。因此要及时清除鸡粪、安装排风机、加强鸡舍通风,降低舍内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的含量。保持鸡舍内外有一个安静的环境,避免异常声音惊吓,防止别的动物串入鸡舍内骚扰,以免鸡只惊群踩破鸡蛋或产软壳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