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水产渔业 > 水产养殖 > 其他水产 > 养殖鲟鱼要求什么样的水质环境? 其他水产

养殖鲟鱼要求什么样的水质环境?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鲟鱼养殖水源可用河水、地下水(井水)、发电厂温排水、温泉水和水库水等,无论采用何种水源都要求水质好,无污染。由于鲟鱼对水环境变化相当敏感,所以对养殖用水的水质要求极高,即使符合我国渔业水域水质标准的水源,某些指标也不一定适用于鲟鱼养殖。下表1列出鲟鱼养殖的水质标准。养殖企业和养殖户在决定养殖鲟鱼之前,最好先将水源的水质指标全面测定几次。自己没有条件测定时,可以委托当地的自来水厂、环保站、卫生防疫站等部门进行化验。如果分析结果表明水质不符合要求,就要考虑改换其他水源,或采用过滤,沉淀等方法改善水质。

(1)水温

水温直接影响鱼类的摄食、代谢、生长等生命活动。水温过高或过低,甚至还会危及鱼类的生存。多数鲟鱼生长的适宜水温为17~27℃,最适范围为20~24℃。在适温范围内,随着水温的升高,鲟鱼的代谢率升高,摄食量增大,因此养殖过程中必须根据水温变化调整投饲量。如高首鲟的幼鱼,在23℃时,以3%的投饲率即可获得最大的生长效果,但在26℃时,投饲率必须增大至3.5%,方能获得最大的生长率。养殖条件下,鲟鱼在冬季低温期还需人工越冬,适当提高温度以维持其一定的生长。生产上保持水温的方法有电加温、锅炉加温以及开采地下水、利用泉水等。

自然条件下,水温的年变化一般以7~8月份最高而1~2月份最低。日变化以下午2~3时水温最高,而清晨日出之前水温最低。在水库、湖泊等大水体,不同水层之间存在温差,一般是冬季上层水温低于下层;春秋季上下层水温相近;夏季上层水温高于下层。

水温除影响生物的生命活动外,还会影响水的理化性质,如水中溶氧量、水的比重、CO2及营养盐的溶解度等(具体水质理化指标见表1)。因此养殖过程中,必须每天测量水温,并根据水温的变化规律安排好生产管理。

鲟鱼对水质环境的要求是:溶氧大于5毫克/升,最好能维持在6~8毫克/升,pH7~8,亚硝酸盐小于0.1毫克/升,氨态氮小于0.5毫克/升。生产实践表明,鲟鱼应在高溶氧、低有机质、水质清新、流动的水体环境中养殖。总硬度略高的水(2~3毫克/升)对鲟鱼卵的孵化和苗种培育都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