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种至出苗阶段要提高床温,促进出苗,白天苗床气温25-28℃,夜间18-20℃;出苗至破心阶段(第一片真叶显露),降低床温,防止下胚轴徒长,白天15-20℃,夜间10-15℃。通过揭开草帘子的迟早和通风调节苗床温度,夏季育苗可通过使用遮阳网降低苗床温度。要注意在种子播后防止淋雨。冬、春季育苗,播种床上幼苗的生长主要靠底水,苗期一般不需要补水。夏季育苗需根据苗床土壤湿度变化情况适量补水。
1.准备好播种床 配制播种床土:播种床土的配制可以按体积计算,将2/3肥沃大田表土、1/3腐熟农家肥充分混合后过筛备用。
2、制作播种床:每栽1亩番茄,需要 10平方米 播种床。选择光照条件好的位置制作播种床,床宽 1米 ,长度按需要来定,然后用木板拍打育苗床,把苗床拍平拍实,再将配制好的床土平铺在床内,厚度 10厘米 。
3、种子处理 晒种:将种子放在阳光下晒种2天~3天,以增强种子的抵抗能力。
4、提高播种质量 播种前先将苗床浇透水,为预防苗期病害,可以在播种前后撒盖药土,按每平方米苗床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7克 ~ 8克 ,与300倍细土调匀,在播种前后各在床面上撤一半。为了把种子撒均匀,一要在种子内加5倍细炉灰,使种子不抱团;二要把种子分两份,分两次撒入。种子上面覆土厚度 1厘米 ,最后床面上覆盖地膜保湿增温。
5、分苗前的管理 温度管理:播种后到出齐苗,主要是提高温度,促进早出苗。适宜温度白天28℃~ 30℃ ,夜间 20℃ 左右。管理上要充分利用加温设备和保温措施,密闭棚膜,苗床上夜间加扣小棚等办法,尽量提高温室内的温度,保持较高的床土温度。幼苗出土后,要适当降低温度,防止幼苗拔高徒长而形成“高脚苗”(即子叶下的茎轴严重伸长)。此时适宜温度白天20℃~ 25℃ ,夜间12℃~ 15℃ 。及时去掉床上小拱棚,延长光照时间。
6、及时疏苗:幼苗拥挤就会拔高徒长,因此要及时疏苗。一般疏苗两次,第一次在幼苗出第一片真叶前后进行。先拔除杂草、杂苗、弱苗和畸形苗,再疏开过于密集的苗,使小苗间距达 1厘米 左右。第二次在幼苗出第二片真叶前后进行。进一步淘汰劣苗,使幼苗间距扩大到 1.5厘米 ~ 2.0厘米 。分次覆土:春季苗床土壤温度偏低,除在播种时浇足底水外,一直到分苗前不浇水,要通过多次覆土加强保墒,在分苗前覆土2次~3次。第一次在播种后种子拱土要出苗时进行,既能保墒又能防止种子带皮出土(俗称“带帽”出土);第二次在苗出齐后尽早进行。选晴天上午幼苗叶片上无水珠时进行。每次覆土厚度 0.3厘米 左右,覆土要均匀。覆土用土要提前准备,过筛后用薄膜盖好备用。
7.准备分苗苗床 当幼苗长到2片~3片真叶时,要尽早分苗,以满足幼苗继续生长的需要。提早准备好分苗苗床。选择光照好的地方制作东西走向的苗床,床宽 1米 、长 6米 ,每个苗床施过筛腐熟农家肥 150千克 ~ 200千克 ,用三齿镐刨2遍~3遍,深翻 12厘米 ~ 15厘米 ,耙碎整平,使肥料与床土充分混匀。在分苗前1~2天浇透水,盖膜保湿增温,待分苗。
8.搞好分苗移植 分苗要在晴天进行,一是从播种床起苗,由地下 4厘米 ~ 5厘米 处将苗带土起出,最好带小土坨分苗。直接向苗床分苗移植时,从分苗苗床一端开始,按 10厘米 行距逐行开沟浇水,在沟内按 10厘米 苗距植苗。二是植苗深度与播种床入土深度相平或稍深一点,不要植苗过深,否则容易出现缓苗慢或者烂茎死苗;三是注意淘汰劣质苗。
上一篇: 早稻稻瘟病如何防治效果好?
下一篇: 水稻侧深施肥对田块及整地有哪些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