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症状表现: 脐腐病一般发生在果实长至核桃大时。最初表现为脐部出现水浸状病斑,逐渐扩大,致使果实顶部凹陷、变褐色。病斑直径通常1~2厘米,严重时扩展到小半个果实。在干燥时病部表现为革质,遇到潮湿条件,表面生出各种霉层,常为白色、粉红色及黑色。这些霉层均为腐生真菌,而不是该病的病原。病害多发生在第1、2穗果实上,这些果实往往长不大,发硬,提早变红。果实顶部变褐干枯凹陷,果实转色早,是生产上常见的果实生理病害。 二、产生原因 主要是由于缺钙引起。当果实含钙量低于0.2%时,致使脐部细胞生理紊乱,失去控水能力而发生坏死,并形成脐腐。在多数情况下土壤中不缺乏钙元素,主要是土壤中氮肥等化学肥料使用过多,使土壤溶液浓度高,影响钙的吸收。 二、 防治措施 (1)保持土壤湿润,浇足定植水,保证花期及结果初期有足够的水分供应。 (2)加强通风降温,平衡施肥,防偏施氮肥。 (3)地膜覆盖可保持土壤水分相对稳定,能减少土壤中钙质养分流失。 (4)采用根外追施钙肥技术。番茄结果后1个月内,是吸收钙的关键时期。可喷洒1%的过磷酸钙,或0.5%的氯化钙加5毫克/千克萘乙酸、0.1%硝酸钙及爱多收6000倍液,从初花期开始,隔10~15天喷一次,连续喷洒2~3次。使用氯化钙及硝酸钙时,不可与含硫的农药及磷酸盐(磷酸二氢钾)混用,以免产生沉淀。结果期叶面喷洒0.5%钙溶液。
上一篇: 优良加工杏有哪些品种?
下一篇: 豆饼饲喂畜禽的科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