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有助于更好地适应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升级和满足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随着我国总人口的不断增长,城镇化率的不断提高,城镇居民家庭购买原粮数量、农村居民口粮消费总量都会不断增加,特别是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城乡居民直接消费的口粮和间接消费的饲料粮数量迅速提高,再加上种子用粮、工业用粮和生产加工流通环节等不可避免的损耗,粮食消费和消耗总量数量庞大。如此庞大的粮食消费消耗规模,必须尽早谋划,才能做到主动。 第二,有助于避免在粮食连续多年丰收后出现粮食生产大滑坡。当前我国粮食安全保障水平较高。2013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已经突破6亿吨,粮食生产能力迈上新台阶,粮食库存充裕,粮食供给宽松。同时,国际粮食市场对我国进口也十分有利。但是,过去经验表明,我国粮食生产明显滑坡往往都出现在粮食增产后各地放松粮食生产。新形势下,面对国际国内粮食供给形势,提出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保障粮食安全,对于各地继续抓好农业生产、保障粮食安全的指导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第三,有助于处理好工业化和城镇化与粮食安全关系。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和城镇化快速发展期,经济建设不可避免地要占用耕地。节约土地,走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道路,是我国在基本国情下保障粮食安全的必然选择。 第四,有助于协调好当期和未来粮食安全。在充分肯定新时期粮食十连增成效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为此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和农业生产资源利用的不可持续性。为了增产粮食,各地普遍过多地施用了化肥,还有一些地方开垦了山坡地。特别是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工业化水平上去了,粮食自给率却下来了,这些地方的粮食等农产品消费越来越依靠北粮南运。这种利用农业资源方式是不可持续的,不仅威胁到我们子孙后代的粮食安全,而且削弱了农业生态功能,加剧了环境恶化。为长久计议,建议这些地方也应该承担起粮食安全责任,加上适度进口等途径,缓解粮食主产区农业资源过度利用压力。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粮食安全与社会的和谐、政治的稳定、经济的持续发展息息相关。完善粮食应急储备体系,确保粮食市场供应.最大限度地减少紧急状态时期的粮食安全风险.是政府的职责.也是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资料。近年来,受农业种植结构调整、耕地和水资源减少、城市化进程加快等因素影响,粮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2006年第四季度全国范围粮价迅速上涨,引起了各级党委、政府及社会各界对粮食问题的广泛关注。搞好粮食生产和流通,确保粮食安全,是各级政府和粮食部门需妥善解决的问题
上一篇: 高档鲜食用甘薯怎么种植?
下一篇: 新生犊牛如何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