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全生育期均可引起发病,苗期引起根腐,成株期引起叶斑、穗腐或黑胚。种子带菌严重的不能发芽,轻者能发芽,但幼芽脱离种皮后即死在土中,有的虽能发芽出苗,但生长细弱。幼苗染病后在芽鞘上产生黄褐色至褐黑色梭形斑,边缘清晰,中间稍褪色,扩展后引起种根基部、根间、分蘖节和茎基部褐变,病组织逐渐坏死,上生黑色霉状物,最后根系朽腐,麦苗平铺在地上,下部叶片变黄,逐渐黄枯而亡。成株期染病叶片上出现梭形小褐斑,后扩展为长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浅褐色斑,病斑两面均生灰黑色霉,病斑融合成大斑后枯死,严重的整叶枯死。叶鞘染病产生边缘不明显的云状斑块,与其连接叶片黄枯而死。小穗发病出现褐斑和白穗。
发生规律根腐平脐蠕孢,及多种镰孢菌如禾谷镰孢、燕麦镰孢、黄色镰孢,均属半知菌亚门真菌。病菌以菌丝体和厚垣孢子在病残体和土壤中越冬,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源。该菌在土壤中存活2年。生产上播种带菌种子可引致苗期发病。幼苗受害程度随种子带菌量增加而加重,如侵染源多则发病重;在种子带菌为主的条件下,种子被害程度较其带菌率对发病影响更大;生产上土壤温度低或土壤湿度过低或过高均易发病,土质瘠薄或肥水不足抗病力下降及播种过早或过深发病重。
上一篇: 蛋鸭如何选种?
下一篇: 种公羊怎样饲养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