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园艺 > 果树园艺 > 葡萄 > 葡萄果粒生褐斑、有杏黄色粘液是何病害? 葡萄

葡萄果粒生褐斑、有杏黄色粘液是何病害?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葡萄炭疽病又名葡萄晚腐病。葡萄炭疽病主要危害果实,叶片、新梢、穗轴,卷须较少发生。果粒上感病,初期幼果表面出现黑色、圆形、蝇粪状斑点,但由于幼果酸度大、果肉坚硬限制了病菌的生长,病斑不扩大,不形成分生孢子,病部只限于表皮。果粒开始着色后,果粒变软,含糖量增高,酸度下降时,进入发病盛期。最初在病果表面出现圆形、稍凹陷、浅褐色病斑,病斑表面密生黑色小点粒(分生孢子盘),天气潮湿时,分生孢子盘中可排除绯红色的粘状物(孢子块),后病果逐渐干枯,最后变成僵果。病果粒多不脱落,整穗僵葡萄仍挂在枝蔓上。

  叶片感病,主要在叶脉与叶柄上出现长圆形、深褐色斑点,天气潮湿时病斑表面隐约可见绯红色分生孢子块,但不如在果粒上表现明显,新稍病斑很少见。

  炭疽病是由半知菌亚门、盘长孢属(Gloeosporium fructigenum Berk)侵染引起的。在露地环境条件下,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树体皮层内潜伏越冬,枝蔓节部周围最多。翌年5、6月份后,气温回升至20℃以上时,带菌枝蔓经雨水淋湿后,形成大量孢子。形成孢子的最适宜温度为25℃-28℃,12℃以下,36℃以上则不形成孢子。病菌孢子借风雨传播,萌发侵染,病菌通过果皮上的小孔侵入幼果表皮细胞,经过10-20天的潜育期便可出现病斑,此为初次侵染。有部分品种病菌侵入幼果后,直至果粒开始成熟时才表现出症状。病菌也可侵入叶片、新梢、卷须等组织内,但不表现病斑,外观看不出异常表现,此为潜伏侵染,这种带菌的新梢将成为下一年的侵染源。葡萄近成熟时,常遇到多雨天气而进入发病盛期。病果可不断地释放分生孢子,反复进行再次侵染,引起病害的流行。

  病害流行与环境条件关系密切,多雨高湿,温度适宜是该病流行的主要原因。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地下水埋深浅、土壤粘重的果园发病较重。发病也与栽培技术有关,管理粗放,清扫果园不彻底,架面上病残体多的果园发病重;株行距过密,留枝量过大,通风透光较差,田间小气候湿度大的果园发病重。发病还与品种有关,一般欧亚种感病重,欧美杂交种较抗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