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园艺 > 蔬菜园艺 > 黄瓜 > 黄瓜霜霉病的发病规律和表现症状如何?如何进行防治? 黄瓜

黄瓜霜霉病的发病规律和表现症状如何?如何进行防治?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黄瓜霜霉病的发病规律和表现症状如何?如何进行有效防治?


发病症状:  
本病主要为害叶片。子叶染病后正面发生不规则的褪绿黄褐色斑点,最后产生不规则的枯黄斑,在潮湿条件下,病斑背面产生灰褐色霉状物,严重时子叶变黄干枯。成株发病,多从温室前沿开始,发病株先是中下部叶片反面出现水渍状、淡绿色小斑点,正面不显,后病斑逐渐扩大,正面显露,病斑变黄褐色,受叶脉限制,病斑呈多角形。温室及棚内潮湿时,病斑背面出现紫褐色或灰褐色稀疏霉层。严重时,病斑连成一片,叶片干枯。黄瓜整个生育期和整株各叶均可发病,但一般中下部较老叶片先发生,病叶自下向上蔓延,最后除顶部数叶外,余均枯死。  
发病规律:  
黄瓜霜霉病茵为古巴假霜霉,是一种活体寄生真菌侵害引起,该病菌的孢子囊靠气流和雨水传播。在温室中,冬春茬温室大棚中发生较重,但各温室和大棚间在病害始见期和流行程度上差异很大。冬春保护地黄瓜霜霉病的初侵染来源主要是秋露地瓜秧和邻近的大棚黄瓜病秧以及苗床带病苗。人们的农事活动以是霜霉病的主要传染源。孢子囊萌发时直接产生芽管或游动孢子,从气孔或表皮侵入,病害潜伏期为3-7天,后又在病部产生孢子囊,通过气流传播,着落于叶片表面,再次侵染。病茵孢子囊形成要求有高湿环境,萌发和侵入过程则只有在有水膜,水滴的条件下才能完成。黄瓜霜霉病最适宜发病温度为16- 24℃ ,低于 10℃ 或高于 28℃ ,较难发病,低于 5℃ 或高于 30℃ ,基本不发病。适宜的发病湿度为85%以上,特别在叶片有水膜时,最易受侵染发病。湿度低于70%,病菌孢子难以发芽侵染,低于60%,病菌孢子不能产生。因此,保护地水湿环境管理对黄瓜霜霉病流行程渡影响很大。资料和经验均表明:凡是科学管水,在气温允许的条件下,坚持及时通风,降低棚室内湿渡和结露时间的温室大棚,霜霉病都发生较轻较晚。不同品种黄瓜对霜霉病抗性差异十分明显,在抗病品种上病斑少而小,且很少扩大,叶背病部也很少长霉。  
黄瓜霜霉病的主要防治方法为:

  1、选用优质抗病品种。适于露地种植的抗病品种有津研4号、津春4号、农大12、唐山秋瓜等。

  2、播前对种子土壤消毒。将种子用55℃恒温水浸种15分钟,然后投入冷水中冷却后催芽播种;土壤用50%多菌灵1―1.2公斤/亩加干细土50公斤拌匀耙如土内,或定植穴施。

  3、农业防治:加强栽培管理,合理轮作,精细整地、施足底肥,增施有机肥,注意氮、磷、钾肥合理搭配。选栽无病壮苗,剔除病苗,田间发现病株及时清除于田外烧毁,发病初期适当控制浇水,增强通风,降低空气湿度。

  4、药剂防治黄瓜苗期发病可先喷1次药,带药定植。露地黄瓜定植后,气温达15摄氏度,相对湿度80%以上,早晚大量结露时,应结合检查田间,当中心病株出现时,及时喷药防治。药剂可选用90%疫霜灵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2%克露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5~7天喷1次,连续防治2~3次。以上药剂应交替使用,以防止产生抗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