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潜叶蝇的习性:
在北方一年发生4~5代,以成虫在水沟边、杂草上越冬,第二年成虫先在杂草上繁殖,并于秧田揭膜后,1代幼虫为害秧田;2代幼虫为害本田,以水稻返青后为害幼嫩分蘖上的叶片。潜叶蝇的习性有:成虫羽化后当天就交配,第二天产卵。成虫的卵多产在下垂或平伏在水面的叶尖上,幼虫潜叶为害也在水面叶上,所以生产上以深灌水或秧苗长的瘦弱的受害重,待水稻缓苗后植株已发育健壮,基本上不再受为害了,并逐渐迁至杂草上。
水稻潜叶蝇的防治:
(1)加强田间管理,清除田边、沟旁地头杂草,减少寄主和虫源;
(2)培育壮秧,增强抗虫能力。使苗不倒伏,增强抗侵害能力;
(3)早稻插秧后,勤灌浅灌,增施磷钾肥。即利于稻苗生长又利于控制稻潜叶蝇,当受害重时,可排水露田,控制其为害;
(4)药剂防治:如果秧苗受害重的,在移栽前先对秧苗打一次药。防治用的药有:
①40%乐果乳油,60~75毫升/亩;
③50%磷胺乳油,50~75毫升/亩;
④50%稻丰散乳油,50~75毫升/亩。
(来源于搜狗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