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园艺 > 食用菌 > 其他食用菌 > 花菇菌筒如何安全越夏? 其他食用菌

花菇菌筒如何安全越夏?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花菇菌筒如何安全越夏,详细情况如下:

天气越冷,花菇的产量越高,质量也越好,肉厚、细嫩、鲜美,食之有爽口感。花菇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是24℃-26℃,当外界气温高于35℃即停止生长,且生产周期较长。菌丝培养需要经过炎热的夏季,管理不好,大量菌袋感染杂菌,极易造成烂袋。目前,花菇生产已进入越夏的准备阶段。笔者根据近几年的观察和试验,对菌筒安全越夏有以下几点体会,供广大食用菌生产者参考。
1.适宜的越夏场所。根据菌丝生长对温度的要求,应选择阴凉、通风、防雨淋的场所,培养室温度控制在30℃以下,最高温度不超过33℃,如土木结构的平房、礼堂、仓库等,也可在室外搭荫棚度夏,但千万不要放在专混结构的房间顶楼及平台下面的房屋越夏。
2.菌筒的摆放。越夏苗筒摆放有“品”字形或“井”形、“△”形、搭架式,目的是扩大菌筒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苗筒内热量及时散发,便于菌丝通风透气。
3.控制温度,严防高温烧菌。培养室门窗应用草帘或遮阳网挡住,防止阳光直射。应在每间培养室内菌筒中间放一支温度计,每天中午、傍晚各检查一次,最高温度不得超过33℃。7-8月高温季节,可在通道内浇水降温,严禁搬动菌筒,以防烂筒。
4.及时刺孔通气。菌筒刺孔的目的是保证菌筒内菌丝能正常呼吸,降低培养料的水份,提高“菇木”的空隙,促进菌丝体养分的积累,抑制瘤状突起物的产生,防止菌筒烂棒。
5.及时排黄水,把好菌筒转色关。菌筒越夏时气温升高,袋内出现黄水时,应用铁钉刺破袋膜排出黄水,但不能用手挤压菌袋,否则菌皮破裂,易被杂菌感染致使烂袋。

花菇菌筒如何安全越夏,详细情况如下:

天气越冷,花菇的产量越高,质量也越好,肉厚、细嫩、鲜美,食之有爽口感。花菇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是24℃-26℃,当外界气温高于35℃即停止生长,且生产周期较长。菌丝培养需要经过炎热的夏季,管理不好,大量菌袋感染杂菌,极易造成烂袋。
1.适宜的越夏场所。根据菌丝生长对温度的要求,应选择阴凉、通风、防雨淋的场所,培养室温度控制在30℃以下,最高温度不超过33℃,如土木结构的平房、礼堂、仓库等,也可在室外搭荫棚度夏,但千万不要放在专混结构的房间顶楼及平台下面的房屋越夏。
2.菌筒的摆放。越夏苗筒摆放有“品”字形或“井”形、“△”形、搭架式,目的是扩大菌筒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苗筒内热量及时散发,便于菌丝通风透气。
3.控制温度,严防高温烧菌。培养室门窗应用草帘或遮阳网挡住,防止阳光直射。应在每间培养室内菌筒中间放一支温度计,每天中午、傍晚各检查一次,最高温度不得超过33℃。7-8月高温季节,可在通道内浇水降温,严禁搬动菌筒,以防烂筒。
4.及时刺孔通气。菌筒刺孔的目的是保证菌筒内菌丝能正常呼吸,降低培养料的水份,提高“菇木”的空隙,促进菌丝体养分的积累,抑制瘤状突起物的产生,防止菌筒烂棒。
5.及时排黄水,把好菌筒转色关。菌筒越夏时气温升高,袋内出现黄水时,应用铁钉刺破袋膜排出黄水,但不能用手挤压菌袋,否则菌皮破裂,易被杂菌感染致使烂袋。

夏季气温逐步高升,持续高温高湿天气,将给花菇菌棒的发菌带来影响。

针对高温高湿天气,应及时采取以下有效措施

  1、加强菇棚的遮荫和通风。菇棚内菇棒越夏管理总的原则是:“避光、通风、降温、降湿”。具体做法是棚顶、棚周围向阳方向盖遮荫物,阳光不直射(即太阳照不到的部位)不盖遮荫物,傍晚时,掀掉通道两头进、出口遮荫物,以利通风降温。有条件的要安装排风扇, 利用排风扇对菌堆进行换气、降温。

  2、加强室内的通风和降温。室内菇棒越夏管理总的原则是:“通风、减量、降温”。具体做法是:室内菇棒叠成三角形,每堆叠4层,最多不超过5层;对菌棒应适当“排小气”,增加菌丝吸收养分,排气时应注意培养房间的温度变化,尽可能控制在28℃以下。尽量避开高温时搬动菌棒,待早上或傍晚温度降低时再搬动。

  3、加强棚、室内病虫害防治。为防止菇蚊、螨虫危害菌棒,导致烂筒,当前,必须做好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工作,建议用菇虫净、石灰水等喷洒菌棒堆放四周空间并做好四周环境卫生的清理工作。

  4、炎热夏季,要注意菇棚的安全巡查,做好防火、防洪、防涝工作,避免灾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