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低温
①低温冻害症状。稻田养鸭前需要一个育雏过程。雏鸭入舍后,管理人员要精心地管理雏鸭,掌握好适宜的温度,不能让雏鸭忽冷忽热,要按照标准给雏鸭供温,另外,还要密切观察雏鸭的活动状态。虽然稻田养鸭期的雏鸭生活在6月份,白天温度可达20℃左右,但是夜间的温度相应较低,而且雏鸭抵御寒冷的能力还很弱,如果一时疏忽就会造成雏鸭的死亡。当温度较低时,雏鸭体积小,能量输出大,很可能出现冻死现象;当雏鸭缩头耸翅相互堆集挤在一起,并不断地发出叽叽的尖叫声时,说明鸭舍内的温度太低,这样会由于鸭子的密集而造成窒息死亡。
②防治措施。一是人工给温的方式,提高鸭舍温度。可以采用电热保温伞给温法、红外线灯泡加温法、煤炉加温法、火炕加温法等,让雏鸭生活在温度适宜的环境内;二是将密集在一起取暖的雏鸭隔离分开来饲养,每群以20~30羽为宜,可以防止雏鸭堆集窒息死亡。
2、驯水
①未驯水(未驯好水)雏鸭放入稻田内的症状。雏鸭的驯水是稻田养鸭鸭育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更不能等同于普通鸭育雏驯水。“稻田养鸭”要求将7~10日龄的雏鸭放入稻田的自然环境中,这就要求雏鸭有较好的适应水的能力。因此,雏鸭在3~5日龄即要驯水。此时雏鸭尾脂腺的分泌能力尚未健全,下水后身上绒毛会被稻田里的水浸湿而下沉,体弱者会被溺死;雏鸭会因为突然的冷刺激而全身颤抖,造成体温急剧下降,衰竭而死或受凉导致感冒、下痢等疾病。如果直接将没经过驯水或未驯好水的雏鸭放入稻田,雏鸭的死亡率会急剧增加,直接影响到稻田养鸭的成败,风险很大。
②防治措施。一是要早驯水,以便雏鸭尽早放入稻田,开始稻田养鸭。根据国内外研究人员进行的雏鸭耐水性试验结果来看,1日龄雏鸭耐水性最强,3日龄雏鸭耐水性最差,以后随着雏鸭的日龄增大,耐水性会渐渐增强。但是试验得知6日龄、9日龄、12日龄时雏鸭的耐水性仍然没有1日龄雏鸭的强。有了这一依据,平时对于雏鸭驯水时间的确定则比较好处理,只要条件允许,天气晴朗,1日龄的雏鸭就可以进行驯水。如果错过了这一好时机,最好安排在3日龄以后进行驯水。二是要驯好水,即雏鸭放入稻田后水不湿毛。驯水宜在晴天进行,大批育雏最好在水深15~20cm的水泥池里进行,在鸭子上下池的一面要做成30。左右的斜面,以便鸭子上下水。第1次驯水最好在10:00左右将雏鸭赶下水,30mn左右将鸭子全部赶上岸,在太阳光下让其梳理羽毛休息。15:00左右进行第2次驯水,以后时间宜适当延长直至达到鸭子能在水中活动自如、出水毛干。对一些体质较差、羽毛长时间不干的雏鸭,要烘干羽毛,减少死亡率。
上一篇: 金银花的花有哪些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