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的病原不同,但都作用于植株的维管束,侵染过程类似。在棉区不但有单一的枯萎病和黄萎病病田,还有许多两病混生病田,有时一株棉花还同时感染两种病害。枯萎病和黄萎病的主要区别是:
(1)发病时间枯萎病较黄萎病发病时间早,一般在子叶期就开始发病,发病盛期在苗期和蕾期;而黄萎病在3—4片真叶时开始发病,发病盛期在7—8月份的花铃期。
(2)苗期症状枯萎病病株的子叶和真叶出现黄色网纹,局部枯焦,严重的造成死苗,在不正常气候条件下出现紫红型和青枯型症状;黄萎病病株叶片叶肉褪色呈灰色或浅黄色,叶片看上去像西瓜皮的颜色和斑纹,叶缘向上翻,落叶型菌系可造成大面积落叶。
(3)中后期症状枯萎病病株节间缩短,植株矮小,顶端枯死或局部侧枝枯死,叶片出现黄色网纹和局部枯焦,雨季病部出现红色霉层;黄萎病一般不矮化,叶脉不变色,叶肉褪色使整叶呈西瓜皮状,叶缘枯焦,落叶型菌系可造成落叶光秆,一般下部先出现症状,向上发展,雨季病部出现白色霉层。
(4)导管颜色剖秆检查,染枯萎病导管变色较深,呈黑褐色;染黄萎病变色较浅,呈褐色。
化学防治措施: (1)种子处理。用45%炭枯净WP每公斤种子5~8克药剂拌种,或用40%炭克WP1000~1200倍液浸种。 (2)喷雾。在棉花枯、黄萎病发生前喷药预防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①枯萎病盛发期是在棉花现蕾前后,6月中下旬,枯萎病来势猛,危害重,若遇大降雨则可有利于枯萎病的大面积流行,可在6月上中旬用25%溴菌腈WP1500~2000倍液喷雾防治,间隔7~10天再喷1~2遍,可有效防治棉花枯萎病的盛发流行。②黄萎病的盛发期在7、8月棉花花铃期,此时棉株得病,引起结铃稀少,脱落较多,产量减少,品质变坏,并且由于棉株较大,防治较难,在7月中下旬应抓紧防治,用25%溴菌腈WP1000~1500倍液喷雾防治,间隔7~10天再喷一次,可有效防治黄萎病的发生。
上一篇: 春玉米抗旱高产栽培技术
下一篇: 玉米螟造成减产的原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