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及时补充速效肥
大部分玉米正处在大喇叭口期到抽穗期,是玉米生长的关键时期,因前段时间持续降雨未能施肥的地块要抓紧追肥。特别是前期受涝地块,玉米根系吸收能力下降,应适当增施尿素等速效氮肥,促进玉米生长发育。亩产500公斤左右的地块每亩可追施尿素15~20公斤,硫酸钾10公斤左右。施肥要开沟埋施或用机械耧施用,避免撒施。要提早防止玉米早衰,籽粒灌浆期每亩再施用尿素7.5公斤左右。
2、防止倒伏
在容易发生倒伏的地块,可采取中耕培土等措施,促进气生根发育,增施钾肥,拔除弱株改善群体结构,提高植株抗倒能力。对于出现倒伏的植株可以视情况将植株扶正,基部围土压实。
3、搞好病虫害防控
重点防控黏虫、玉米螟、蚜虫等虫害和褐斑病、大斑病、锈病等病害。黏虫可用50%辛硫磷1000倍液喷雾防治。玉米螟等穗虫可用90%敌百虫800倍液滴灌果穗防治。玉米蚜可用50%辟蚜雾每亩8~10克或10%吡虫啉每亩10~15克加水45公斤喷雾防治。褐斑病、大斑病、弯孢菌叶斑病可用50%多菌灵500倍液喷雾防治,锈病可用20%粉锈宁乳油每亩75~100毫升喷雾防治。
4、适期晚收
今年夏玉米直播面积较大,加之前段时间日照时数少,光照条件差,特别需要光照和积温补偿,各地更要高度重视适期晚收工作。要大面积连片推进、整建制推进,打消农户怕偷怕丢的思想顾虑;要农机农艺联合推进,农机手和农户一起行动,避免联合收割机过早下地。一般地块应在9月底10月初收获,播种较晚的地块和种植生育期偏长品种的地块应在10月10日前后收获。
玉米中后期田间管理的技巧有哪些?
1、 及早除去空杆、病株和无效穗。玉米孕穗后,要及早彻底割除空杆玉米和病株玉米,可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减少肥料消耗,有利于大穗大粒的形成。
2、浇灌浆水。有灌溉条件的地方,玉米抽穗到乳熟期需水较多,此时灌水,不仅可以提高结实率,而且能促进养分的运转,保证籽粒饱满,提高产量。
3、合理施肥。玉米高产,果穗大,粒多,粒重,重施穗肥是关键。大喇叭口期(约在抽雄前12天) 是玉米需水需肥的临界期,此时施肥效果最佳,过早或过迟,效果都不好。每亩施尿素25―30公斤,根旁深施,施后培土,防止肥料挥发流失和倒伏。玉米结实满顶,不秃顶,巧施粒肥是关键,抽雄吐丝期亩施尿素15公斤,施后覆土,防止肥料挥发流失。
4、人工辅助授粉。 玉米是同株异花作物,天然杂交率很高。进行人工辅助授粉,可以弥补果穗顶部迟出花丝的授粉,减少秃顶、缺粒,实现粒大粒饱。
5 、防治病虫害,主要防治玉米螟、蚜虫、粘虫、褐斑病及玉米大、小斑病。 防治粘虫、玉米螟于幼虫2-3令期亩用80%敌百虫溶液80-100毫升,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40-50毫升等兑水50公斤喷雾防治,同时兼治棉铃虫、玉米蚜虫等。 防治玉米大、小斑病及褐斑病:每亩可用12.5%烯唑醇克30-40克,或43%戊唑醇15-20克兑水50公斤均匀喷雾,每隔7-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
6、防治玉米倒伏。 一般结合追肥进行根部培土可预防倒伏。发生倒伏时,应及时扶起,扶起的角度一般为30---50度,若扶得过直,易伤根而减产。
7、适时收获。一般当玉米苞叶干枯松散,子粒变硬发亮,乳线消失,基部出现黑色层时,即为完熟期,此时收获产量最高。
上一篇: 有机菜花与普通菜花有什么区别?
下一篇: 深冬季节如何提高棚室黄瓜的光照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