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小麦 > 如何有效防治小麦吸浆虫? 小麦

如何有效防治小麦吸浆虫?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1、选用抗虫品种。吸浆虫耐低温而不耐高温,因此越冬死亡率低于越夏死亡率。土壤湿度条件是越冬幼虫开始活动的重要因素,是吸浆虫化蛹和羽化的必要条件。不同小麦品种,小麦吸浆虫的为害程度不同,一般芒长多刺,口紧小穗密集,扬花期短而整齐,果皮厚的品种,对吸浆虫成虫的产卵、幼虫入侵和为害均不利。因此要选用穗形紧密,内外颖毛长而密,麦粒皮厚,浆液不易外流的小麦品种。

2、轮作倒茬。麦田连年深翻,小麦与油菜、豆类、棉花和水稻等作物轮作,对压低虫口数量有明显的作用。在小麦吸浆虫严重田及其周围,可实行棉麦间作或改种油菜、大蒜等作物,待雨年后再种小麦,就会减轻为害。

3、蛹期防治:小麦吸浆虫蛹期是小麦吸浆虫的重要防治时期,这个时期小麦吸浆虫基本在土中,所以常采用撒毒土的方式进行防治,每亩用5%毒死蜱颗粒剂拌土,均匀撒在麦地地表。注意:撒土要选择在无露水的时段,必满药剂黏在麦叶上给小麦造成药害。

4、成虫防治:作为蛹期防治的辅助措施,在成虫时期,基本是在5月上中旬,要对吸浆虫成虫进行防治,用4.5%高效氯氰菊酯1500倍液、10%吡虫啉1000倍液喷雾,喷药时一定要喷匀、喷透。

另外,在喷施农药杀虫剂时一定要选择晴朗无风的天气,而且小麦吸浆虫在黄昏前后比较活跃,易于着药,这个时期喷施利用率较高。

 一、蛹期防治。在防治适期内推荐使用2.5%或3%甲基异柳磷粉剂每亩2公斤或5%毒死蜱颗粒剂每亩1~1.5公斤,拌细沙土30~50公斤,混合均匀,配成毒土后,均匀撒施于麦田,及时浇水提高防治效果,成方连片统一防治效果最佳。

  二、成虫期防治。5月上旬,小麦抽穗80%至扬花前为成虫最佳防治适期。由于小麦品种、浇水时间等条件不同,抽穗扬花的时期有差异。注意早抽穗早防治。选用高效氯氟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等800~1000倍,于下午3时后喷雾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