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经济作物 > 棉花 > 高温高湿天如何防棉花烂铃? 棉花

高温高湿天如何防棉花烂铃?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棉花烂铃,俗称捂(霉)桃子,这种情况几乎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因此,应在弄清棉花烂铃发生的条件和原因的基础上,采取综合性的措施进行防治,力争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一,棉花烂铃发生的条件和原因 棉花烂铃是由多种病菌侵染为害棉铃引起的。棉区夏秋多雨年份,棉田湿度较大,郁闭较重,通风透光较差,适宜病原菌繁衍侵染,病害往往严重,棉花烂铃也比较严重。棉铃病害主要有疫病、炭疽病、角斑病、红腐病、红粉病、黑果病等,其中疫病是烂铃的主要病害类型,占铃病的28,3%一99.70/0。山东省8月下旬降雨天数和雨量是影响棉铃疫病发生的关键因素,在此期间有3一5天阴雨,病害会发生较重。棉田管理粗放,整枝打权或化控措施不及时,植株旺长等,均有利于发病。 二、棉花烂铃防治措施 “两控”:即控氮素、控旺长。控制棉花生长中后期氮素施用量。目前,栽培的大多为抗虫棉,一般要求增施一定量的基肥和蕾肥,不施花铃肥,以防生长过旺、后期荫蔽加重。要控氮增磷补钾,并配施叶面肥。如:用2%~3%的尿素滤液、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喷施宝等其他叶面肥喷施;适时“化控”可防止棉田郁蔽、预防烂铃。因地制宜、宜早宜细进行化学调控。一般初花期和盛花期是化控的关键时期。长势旺盛、阴雨天气,在棉花打顶后,易出现赘芽丛生,果枝旺长,造成棉田郁蔽,引起烂铃。在初花期和棉花打顶后5~8天,每公顷用缩节胺45~80克,盖顶喷洒一次;喷药后10天左右,仍有旺长苗头的,每公顷用缩节胺30~40克,可再次盖顶喷洒。亩喷药液50~75公斤。“两防”:即防郁闭、防病虫。推株并垄,加强通风透光,改善田间小气候,可有效防止棉田郁闭,控制烂铃发生发展。密度大的棉田,在夏秋阴雨较多时,可推株并垄2~3次,以有效降低田间湿度、控制旺长、减轻烂铃;对棉株中下部可用75%的百菌清或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等喷雾,可有效防治烂铃病害的发生。同时,也应及时防治棉铃虫、玉米螟、红铃虫等虫害。“两摘”:即摘除疯杈、老叶;摘除病铃、老铃。由于阴雨天气,棉花营养生长过旺,容易形成疯杈和旺长,及时摘除疯杈、病叶、老叶,可有效预防铃病的发生,及时打群尖、去赘芽、剪空枝、拔除空棵等,可改善棉田通风透光条件。及时摘除病铃、老铃,然后集中晾晒吐絮,是防治棉花烂铃的有效方法。因此,对棉花中下部的病铃、老铃及时摘除,可有效防治烂铃,减轻损失。“两晒”:即晒田晒棵、晒铃促熟。在雨季到来前,要培垄通沟,以便畅通排涝;遇大雨暴雨,要及时排除积水;在阴雨过后,要及时大幅度推株并垄,在土壤干硬可进地时,可耕耘疏松地表土壤,使地表、棉株中下部得到及时晾晒,以利通风透光、降低田间湿度。并及时摘除病铃、老铃,集中摊放在水泥地面或房顶上,用塑料8155, -315.00, -3.72%)薄膜覆盖,以增温催熟,改善吐絮质量、提高纤维品质。也可对摊放的棉铃先喷洒100~300倍的40%乙烯利后,再覆膜晒铃,吐絮质量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