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其他 > 梅雨过后水产养殖疫病防控措施? 其他

梅雨过后水产养殖疫病防控措施?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1、科学使用增氧机,保持充足的溶氧。
雷雨前中后都要开启增氧机,尽可能增加池塘溶解氧,稳定水相,缺氧易导致疫病频发和池底亚硝酸盐积累;晴天中午开启增氧机1-2小时,促进上下水层对流,缓解底层缺氧或溶氧不足的状况;晚上23:00以后开启增氧机4-6小时,阴雨闷热天夜间要延长开机时间,傍晚不宜开机。
2、加强水质调控,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
采用化学、物理和生物方法调节和改善水质。养殖池塘根据不同养殖品种和水质具体情况(PH值、水肥等)可选择氯制剂(生石灰10~15kg亩)、二氧化氯(0.2mg/L)、二溴海因(0.2mg/L)、碘制剂(0.3~0.5mg/L)等全池泼洒消毒,水温高于25℃,河蟹池尽量不用,易造成河蟹死亡;采用微生物制剂调水和肥水膏及时肥水,有助于沉降和净化水质、稳定藻相菌相。水质清瘦时,可投放生物菌肥、复合肥料等,以保持池塘有足够的肥量,维持藻相和菌相平衡;水质过浓时,池底有机质含量过多的池塘,施用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等微生态制剂、底质改良剂。使用微生态制剂时,须开动增氧机,避免缺氧。暴雨期间和闷热天气,少投或不投饲料,减少池塘有机物耗氧量,减少因摄食增加鱼虾活动量,让水产品摄食池塘微生物,从而减少池塘生物总耗氧量。及时捞出漂浮水草,防止腐烂污染水质,同时施用护草壮根制剂,促进水草扎根生长。
3、加强饲养管理,保证充足的营养。重点是投足优质饲料、坚持“四定”及“四看”即看水质、水温、天气、吃食情况等灵活投喂原则,以第二天没有残饵为佳。施足肥料,保持池中适量的天然水生生物。饲料中要适当添加VC、免疫多糖、保肝健、免疫多肽进行投喂,提高鱼、虾、蟹抗应激能力。
4、坚持防重于治、防止疫病大发生。当前重点注意草青鱼出血病、鲫鱼团头鲂细菌性败血症,草鱼青鱼鲢鳙细菌性肠炎病烂腮病、鱼类指环虫车轮虫病锚头蚤、河蟹颤抖病等病害的发生,防止灾后发生大面积细菌性和寄生虫鱼病。8月份杀虫一次,水质不好和缺氧时不能用,杀虫后消毒、解毒、调水。发生病害后,对死鱼、病鱼应作无害化处理。在饲料中定期添加大蒜素、中草药、免疫多糖、VC等增强水产品体质和体质,减少应激反应与发病。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水质变化和水产品活动情况等,加强巡塘,发现异常,及时对症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