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强饲养管理
夏季气温高,牛易发生热应激,引起食欲下降,采食量减少,消化机能降低,呼吸和血液循环加快,自身消耗增加,使饲料利用率低,增重慢。为了消除高温的不良影响,可搭凉棚,凉棚要高一些,应离开围墙和围栏,加强通风,一定要保证牛在凉棚阴影深处,减少太阳辐射的影响。遮荫区与采食区要分开,搭倡棚。牛的汗腺不发达,气温高时每隔 30 分钟喷水 1 分钟,能减少热应激,增加采食量和增重率。凉水与尿液有一定温差,可通过饮凉水传导散热降温,还可以增加排汗散热和促进食欲。降低饲料中粗纤维的含量,在保证 10%粗纤维和牛发挥瘤胃正常消化机能的基础上,可把粗纤维切短,利于牛采食和减少反刍消耗能量。以油脂代替部分精料,油脂中含有大量不饱和脂肪酸,通过氢化减少了甲烷的产生及能量消耗,同时还可以降低乙酸的生成量。但要注意油脂易包围饲料,影响正常微生物酶的消化作用,要先喂粗纤维料,后喂油脂。应用中枢神经镇静剂,可降低代谢率,减少活动量和产热量,尤其是高温季节育肥的牛,可提高采食及增重,但要注意使用剂量。
高温季节,微生物活动性强,繁殖快,饲料易发霉,水易污染,因此要防止病从口入。育肥牛入栏后,应进行驱虫、健胃。驱虫药物可采用伊维菌素、邻氨基苯甲酸、左旋咪唑等,驱虫应在牛空腹时进行,以利于药物吸收。驱虫 3 天后,为增加牛食欲,改善消化机能,应进行 1 次健胃,可用大黄灌服,或口服人工盐,每头每次 60~100 克。饲喂定时定量,先粗后精,少给勤添。精料产热多,夏季尽量中午少喂或不喂,晚上多喂,避免由于饲料消化和牛运动而产生过多的热量。牛饲喂后要减少运动,降低自身消耗。每天刷拭牛体 2~3 次,保持牛体清洁,改善血液循环,有利于增进食欲和增重,还可提高抵抗力。
2 应用添加剂
碳酸氢钠是瘤胃 pH 值的主要调节剂,其可与饲料蛋白质形成复合物,减少蛋白质在瘤胃中的降解,提高过瘤胃蛋白数量,提高蛋白质利用率。汗液和尿液的增加使钾流失量大,并且粗料采食减少,使钾摄入少,造成钾平衡失调。高温季节,每头牛每天喂 100 克氯化钾,可减少热应激,提高增重。氯化钾的利尿和增加饮水都能降低体温的升高。效果较好的复合添加剂主要成分为尿素、矿物质、微量元素、维生素 A、蛋白质强化剂人工盐、莫能菌素等。具体饲喂量,以幼龄牛强度育肥为例,从 6月龄断奶起,育肥第一阶段约 120 天,体重 180~280千克,每天喂 280 克;第二阶段约 120 天,体重280~400 千克,每天喂 350 克;第三阶段约 50 天,体重 400~450 千克,每天喂 400 克;第四阶段约 50 天,体重 450~500 千克,每天喂 450 克。饲喂时,将添加剂与精料拌匀,喂前加水拌湿,与 1~2 倍粗料混匀添入饲槽内,吃完后再添入碎干草供牛自由采食。除了复合添加剂外,各种添加剂也可单独使用。据报道,给牛使用莫能菌素(瘤胃素),可提高增重 10%左右,提高饲料报酬 12%。使用时,取商品瘤胃素 250 毫克,混入 100 千克玉米面,充分搅拌均匀,制成预混饲料。根据每头牛的需要量,将预混料和精饲料搅拌在一起,混合均匀后即可喂牛。
在育肥牛饲料中添加尿素的主要目的是减少蛋白质饲料饲喂量,降低饲养成本,促进肉牛增重,提高经济效益。尿素被广泛作为蛋白质代用饲料,必须保证有充分的能量饲料和矿物质及相应的维生素,才能发挥尿素的作用。一般要求日粮蛋白质水平低于 12%情况下使用尿素。尿素饲喂方法比较简单,可直接将尿素在喂前混入精料中拌匀,再拌草喂牛。尿素饲喂量与牛对尿素的适应程度关系较大,每头每天饲喂量可参考以下标准饲喂:按牛体重的 0.02%~0.04%,按饲喂精料量的 2%~3%,按饲喂日粮干物质量的1.0%~1.5%,按牛龄定量,即 7~12 育龄育成牛每天喂30~50 克,不超过 75 克;13~18 月龄育成牛每天喂50~75 克,不超过 100 克;成年牛每天喂 75~120 克,不超过 150 克。为防止牛因饲喂过量或饲喂不当引起中毒或其他副作用,尿素应定量饲喂。初喂尿素时,每天按定量的 1/5~1/3,分 2~3 次饲喂。经 10~15天适应后,逐渐增加到定量;不能用水溶解饮用,喂尿素 1 小时后方可饮水;要持续饲喂,不能间断,否则要重新逐步增量饲喂;不要与富含尿酶的饲料,如生大豆、生豆饼、豆科牧草及瓜类等混喂,以免尿素分解过快,吸收过多;除犊牛外,其他牛均可饲喂。犊牛饲喂尿素,必须在能大量采食粗饲料之后进行。
上一篇: 多肉植物白熊能叶插吗?
下一篇: 马莲花的形态特征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