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养殖技术 > 兽医兽药 > 请介绍鸭病毒性肝炎预防措施? 兽医兽药

请介绍鸭病毒性肝炎预防措施?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病原 是鸭肝炎病毒引起雏鸭发生的一种传染病。本病主要发生于5日龄~10日龄雏鸭。在孵化季节,可在雏鸭中很快传播,常经消化道、呼吸道感染。

症状 潜伏期1天~4天,突然发病,病程短促。病初精神委顿,不能随群走动,不食,眼半闭呈昏睡状态,有的腹泻。随后病鸭出现神经症状,不安,运动失调,身体倒向一侧,两脚发生痉挛,数小时后死亡。死前头向后弯,呈角弓反张姿态。

病变 肝脏肿大柔软,外观呈淡红色或花斑状,表面有出血点或出血斑。胆囊肿大,充满胆汁。脾脏有时肿大,外观有花斑。多数鸭肾脏充血,肿胀。其他脏器无明显变化。

防治 本病尚无治疗药物。发病后可用高免血清或康复后鸭的血清进行早期治疗(0.5毫升/只,肌肉注射),可减少死亡和阻止疫病的扩散。另外在收集种蛋前2周~4周,给产蛋雌鸭肌肉注射弱毒鸭肝炎疫苗,可通过卵黄将母源抗体传递给雏鸭,使其在15天内具有一定的抗病能力。对无母源抗体的雏鸭也可直接注射弱毒鸭肝炎疫苗。

鸭病毒性肝炎是小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临床表现为角弓反张,病理变化为肝炎。本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但以春季发病较多。加强饲养管理,严格防疫消毒制度,使鸭群处在一个舍饲卫生的环境中,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对雏鸭采取严格的隔离饲养,尤其是5周龄以内的雏鸭,应供给适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严禁饮用野生水禽栖息的露天水池的水。孵化、育雏、育成、肥育均应严格划分,饲管用具要定期清洗、消毒。流行初期或孵坊被污染后出壳的雏鸭,立即注射高免血清(或卵黄)或康复鸭的血清,每只0.3~0.5毫升,可以预防感染或减少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