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坚持以选用抗病品种为基础,以加强栽培管理为中心,以药剂防治为保证的综合防治措施,才能有效防治茄子黄萎病。
1.轮作倒茬。发病田最好与十字花科蔬菜或水稻、玉米等禾本科作物轮作3~4年。
2.选用抗病品种。凡叶片长圆形或尖形,叶缘有缺刻,叶面茸毛多,叶色浓绿或紫色的品种较抗病。
3.嫁接育苗。利用托鲁巴姆、野生赤茄作砧木,可大大提高抗黄萎病的能力。
4. 高温闷棚 棚室茄子生产在密闭的小气候环境下进行,多年重茬种植,病菌积累多,化肥的大量投入使用,土壤板结、盐渍化现象严重,土壤中的有益菌不利于生存,有害菌大量积累,采用高温闷棚是一种有效的物理防治方法。具体操作技术如下:选择夏季七、八月份晴朗高温天气,在地表均匀撒施土杂肥、尿素、粉碎后的作物秸秆、秸秆腐熟剂,深翻后,浇一透水,然后盖上旧棚膜,使地表温度达到40℃以上保持一周。试验表明,大多数有害病菌通过40℃的高温能被杀死,采用这种方法就可大大降低有害病菌的残留量,降低植株的感染病菌的几率,病害自然就会明显减少。依仗这种方法,投入少,省工省事省力,可操作性 强。
5.药剂防治。
在定植时,亩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克搅拌细土20公斤做成药土,撒在定植穴内,作预防处理。
定植后,可用7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喷洒根部和地面,或作灌根处理。一般每10~15天施药1次。
在发病初期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隔10~15天喷1次,连喷2次;也可用7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或95%恶霉灵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灌根处理,每株250毫升,每隔7~10天灌1次,连续灌2~3次。灌根可只灌发病株及其周围株,不必全田都灌。
上一篇: 如何防治甘蔗田地下害虫?
下一篇: 问:水稻播种怎么温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