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病主要侵染叶片、叶柄、茎蔓也常受害,果实受害较少。发病初期,叶片的正面或背面长出小圆形白色粉状霉点,不久逐渐扩大成较大的白色粉状霉斑,以后蔓延到叶柄和茎蔓甚至嫩果实上。严重时整个植株叶片被白色粉状霉层所覆盖,叶发黄变褐,质地变脆。后期有时白粉层中出现散生或堆生的有性世代的闭囊壳,先为黄色后变成黑褐色的小粒点。
综合防治技术:(1)棚室消毒:定植前5~7天,每半亩棚室用硫磺粉250克,并与500克干锯末混均匀后,分装在几个塑料袋或花盆内,分放在棚室内,在傍晚时分,密闭棚膜,点燃熏蒸一夜,第二天放大风。熏蒸时,棚室内气温最好维持在20℃左右,架杆等物也可放在棚室内同时消毒。(2)物理法防治:发病初期,可用高脂膜或京2B,兑水为30~50倍液进行喷雾,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4次,每亩喷药液50~75千克。(3)小苏打防治:发病初期,可用0.2%小苏打溶液进行喷雾。每隔7~9天喷1次,每亩每次喷药液75千克。4)生物防治:用农抗120或农抗BD-10,兑水为200倍液,在发病初期喷雾。每隔7天喷1次,连喷2~3次,每亩每次喷药75千克。
上一篇: 猪场场址选择的原则有哪些?
下一篇: 怎样识别互花米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