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水稻 > 水 稻 怎样严防“两迁”害虫? 水稻

水 稻 怎样严防“两迁”害虫?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1.抓住防治的关键时期:防治稻飞虱在田间百丛虫量超过500头或若虫数量激增或出现短翅型时施药;防治稻纵卷叶螟务必掌握在卵孵化高峰期至低龄(三龄前)幼虫高峰期,百丛幼虫量≥30头(或田间百丛有新虫苞超过30个)时立即施药防治。

  2.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对口农药:防治稻飞虱宜选长效和速效药混合使用:敌敌畏+蚜虱一次净、噻秦酮、蝉虱克、毒死蜱+扑虱灵、叶蝉散+扑虱灵等。防治稻纵卷叶螟选用内吸性强的药剂:如丙溴辛、卷钻威、氟铃脲、阿维菌素+毒死蜱、锐劲特、巴丹+敌敌畏等。以上药剂任选一种,按说明书使用。

  3.注意喷药技术:每亩用药液量要保证在50-60公斤,喷药雾滴要细,防稻飞虱将喷头朝稻丛基部喷洒;防稻纵卷叶螟,叶片要喷匀喷透。施药期间,田间保持浅水层3-5厘米,并保持5-7天,要选择上午或下午施药,避免高温天气的中午施药,防止农药中毒事故发生,药后6小时内下雨要补施,确保防治效果。

  4.鉴于“两迁”害虫田间虫口密度高,世代重叠,防治难度大,在应急防治期间,需要喷药1-2次,间隔一个星期再用药第二次;对防治效果欠佳的稻田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特别是受稻纵卷叶螟、稻飞虱为害重的田块,在喷药时要加防治稻纹枯病药剂及0.2%磷酸二氢钾,以促进植株恢复生长。李文

1.抓住防治的关键时期:防治稻飞虱在田间百丛虫量超过500头或若虫数量激增或出现短翅型时施药;防治稻纵卷叶螟务必掌握在卵孵化高峰期至低龄(三龄前)幼虫高峰期,百丛幼虫量≥30头(或田间百丛有新虫苞超过30个)时立即施药防治。

  2.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对口农药:防治稻飞虱宜选长效和速效药混合使用:敌敌畏+蚜虱一次净、噻秦酮、蝉虱克、毒死蜱+扑虱灵、叶蝉散+扑虱灵等。防治稻纵卷叶螟选用内吸性强的药剂:如丙溴辛、卷钻威、氟铃脲、阿维菌素+毒死蜱、锐劲特、巴丹+敌敌畏等。以上药剂任选一种,按说明书使用。

  3.注意喷药技术:每亩用药液量要保证在50-60公斤,喷药雾滴要细,防稻飞虱将喷头朝稻丛基部喷洒;防稻纵卷叶螟,叶片要喷匀喷透。施药期间,田间保持浅水层3-5厘米,并保持5-7天,要选择上午或下午施药,避免高温天气的中午施药,防止农药中毒事故发生,药后6小时内下雨要补施,确保防治效果。

  4.鉴于“两迁”害虫田间虫口密度高,世代重叠,防治难度大,在应急防治期间,需要喷药1-2次,间隔一个星期再用药第二次;对防治效果欠佳的稻田应及时采取补救

稻飞虱防治

为害性:灰飞虱,一般情况下,灰飞虱对水稻的直接为害并不大,但其传播的条纹叶枯病毒病,对水稻为害大,且难以控制。灰飞虱、白背飞虱成虫、若虫刺吸稻丛下部汁液,同时排出大量含糖类有毒粘液,使稻丛基部变黑,叶片发黄干枯。若正值水稻灌浆初期,为害稻穗,则也常造成“污穗”。白背飞虱和褐飞虱,直接刺吸为害,对水稻的产量影响大。白背飞虱和褐飞虱成虫、若虫吸食稻丛下部汁液,同时排出大量含糖类有毒粘液,使稻丛基部变黑,叶片发黄干枯,虫害发生时很快能暴发成灾,造成水稻成片枯死倒伏,减产严重。

农药防治:药剂选用。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在2~3龄若虫盛期施药。可选用噻嗪酮、吡蚜酮、毒死蜱、噻虫嗪等低毒、高效农药。虫态复杂田块宜选择两种对路药剂混用(速效和持效)。在选用药剂时,要做到科学混配、轮换用药。施药要用足水量(每亩兑水60~70公斤),对准稻株中下部喷施,田间保持3~5厘米水层5天左右;对于无水田块,施药时要加大水量,乳熟后也可用80%敌敌畏拌毒土熏蒸杀虫。

稻纵卷叶螟防治

为害性:稻纵卷叶螟幼虫能转叶为害,一生能结4~5个苞,遇阴雨天气或受惊扰会增加转叶次数,加重为害。而水稻二化螟是能够钻进茎秆的害虫。稻纵卷叶螟是典型的迁飞性害虫。在我国,该虫在北纬30度(1月份4℃等温线)以南越冬,春夏,成虫随季风由南向北迁飞,一年可以发生11代,只是不同地区发生不同世代。如河北、山东北部为2~3代;河南信阳,长江中下游如湖北、安徽、江苏、上海及浙江北部为4~5代;湖南、江西、浙江南部为5~6代;福建、广东、广西为6~7代。就长江中下游而言,发生4~6代,7~9月为主要为害期。

农药防治:选择的药剂除常用的杀虫双、杀虫单、锐劲特以外,毒死蜱( 有商品名:48% 瑞蛙乳油 40% 新农宝)、氟虫脲(5%卡死克可分散剂)、甲维盐(5%绿荫可溶性颗粒剂)、呋喃虫酰肼、丙溴磷、苏云金杆菌都是十分有效的药剂。

近来也生产了种种复配剂,如苏云金杆菌与杀虫单或杀虫双混用、毒死蜱与三唑磷复配剂、氟虫腈和三唑磷的复配制剂(三拂微乳剂、锐捷乳油和稻悦可湿性粉剂)。由于稻纵卷叶螟低龄幼虫抗药性低,宜抓住孵化高峰期至 2 龄幼虫盛发期和水稻破口期进行化学防治。一般需要隔 5~7 天用药 1 次,连续防治 2~3次。实践表明,宜采用弥雾机或喷药孔较细的喷雾器施药,以使药剂均匀喷布在水稻叶片上,喷洒时间以早晚两头为好。另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仍然是要轮换用药以延缓害虫产生抗药性

 1.抓住防治的关键时期:防治稻飞虱在田间百丛虫量超过500头或若虫数量激增或出现短翅型时施药;防治稻纵卷叶螟务必掌握在卵孵化高峰期至低龄(三龄前)幼虫高峰期,百丛幼虫量≥30头(或田间百丛有新虫苞超过30个)时立即施药防治。

  2.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对口农药:防治稻飞虱宜选长效和速效药混合使用:敌敌畏+蚜虱一次净、噻秦酮、蝉虱克、毒死蜱+扑虱灵、叶蝉散+扑虱灵等。防治稻纵卷叶螟选用内吸性强的药剂:如丙溴辛、卷钻威、氟铃脲、阿维菌素+毒死蜱、锐劲特、巴丹+敌敌畏等。以上药剂任选一种,按说明书使用。

  3.注意喷药技术:每亩用药液量要保证在50-60公斤,喷药雾滴要细,防稻飞虱将喷头朝稻丛基部喷洒;防稻纵卷叶螟,叶片要喷匀喷透。施药期间,田间保持浅水层3-5厘米,并保持5-7天,要选择上午或下午施药,避免高温天气的中午施药,防止农药中毒事故发生,药后6小时内下雨要补施,确保防治效果。

  4.鉴于“两迁”害虫田间虫口密度高,世代重叠,防治难度大,在应急防治期间,需要喷药1-2次,间隔一个星期再用药第二次;对防治效果欠佳的稻田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特别是受稻纵卷叶螟、稻飞虱为害重的田块,在喷药时要加防治稻纹枯病药剂及0.2%磷酸二氢钾,以促进植株恢复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