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各地多为两年发生1代,成虫和幼虫均能越冬。据辽宁观察,成虫4月下旬至5月初始见,5月中、下旬是盛发期,9月初为终见期,5月下旬开始产卵,6月中旬孵出幼虫,10月中、下旬3龄幼虫越冬。越冬幼虫于第二年5月中旬,上升到土表为害植物幼苗的根、茎等地下部分,为害盛期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7月中旬,老熟幼虫作土室化蛹,蛹期约20天,羽化的成虫当年不出土,在土室里越冬。成虫历期约300天,卵多产在6—12厘米深的表土层,卵期15—22天。幼虫期约340—400天,冬季在55—145厘米深土层里越冬。成虫昼伏夜出,日落后开始出土,21小时是取食、交配高峰,午夜以后陆续入土潜伏。成虫有假死性,趋光性不强,性诱现象明显(雌诱雄)。交配后10—15天开始产卵,每雌虫平均产卵102粒。成虫出土的适宜温度为12.4—18.0℃,10厘米土层温度为13.8—22.5℃。卵和幼虫生长发育的适宜土壤含水量为10%—20%,以15%—18%最适宜。土壤过干或湿都会造成大量死亡。
上一篇: 如何防治番茄溃疡病?
下一篇: 过敏反应会造成哪些病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