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养殖技术 > 家禽养殖 > > 如何防治鸭瘟病?

如何防治鸭瘟病?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鸭瘟又称鸭病毒性肠炎,是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临诊特点是高热,脚软,步行困难,拉绿色稀便,流泪。常见头颈部肿大,故有“大头瘟”之称。

防治

第一,加强饲养管理,发病时应严格执行封锁、隔离、消毒和紧急预防接种等综合防治措施,以防止疫情蔓延。

第二,病鸭应在远离河流的地点集中屠宰加工,高温处理,内脏及小鸭不能利用,必须焚烧或深埋。血水不准放入下水道中,经消毒后废弃。羽毛灭菌后方可运出。

第三,鸭舍、用具和运动场地等都须彻底消毒,并空闲1-2个月后使用。

第四,可疑病鸭群及疫区其他健康群,应立即接种疫苗,停止放牧。在14天之内不再发生病鸭时,方可在指定地区内放牧。

第五,污染的饲料须烧毁和消毒。饮水须消毒并经常更换。池塘水被病鸭污染时应停止放鸭下水,至少须隔1年后方可使用。

第六,在疫区须尽量做到消灭传播媒介,如麻雀、蚊、蝇等。

第七,尽量做到自繁自养,如必须购入新鸭时,应事先了解当地确无疫情。引入后,应隔离观察两周并接种疫苗,确认健康方可合群饲养。

第八,疫区健康鸭群,每年需定期接种疫苗1-2次。还可用鸭瘟鸡胚化弱毒疫苗和鸭瘟鸡胚化弱毒细胞苗进行免疫接种。鸭瘟鸡胚化弱毒疫苗,适用于两月龄以上的鸭,接种后3-4天即可产生免疫力,免疫期暂定为9个月。对初生雏鸭也可应用,但免疫期为1个月,以后应加强免疫1次。使用时按瓶签标明的剂量,用灭菌生理盐水稀释,对5月龄以上的鸭稀释200倍,每鸭胸部肌肉注射1毫升;2月龄鸭可稀释100倍,每鸭肌肉注射0.5毫升;30日龄以内的鸭稀释40倍,每鸭肌肉注射0.2毫升。其免疫程序,应根据本地区有无疫情和鸭群情况,因地制宜地具体制定。此种疫苗的安全性好,无接种反应,产生免疫力快,在此也可用于发病鸭群进行紧急预防接种。

答: 鸭瘟是由疱疹病毒通过消化道感染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发病不分年龄和品种,健康鸭同病鸭在一起放牧、喂料、饮水,或经过流行疫区,都可引起发病,死亡率高达90%以上。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病,但以春夏季和秋季流行最为严重。
(1)症状。突然发病和死亡,高热,体温升至43℃以上,羽毛松乱,头颈收缩,两翅下垂,脚软.步行困难,拉绿色粪便,流泪。常见头部、颈部肿大,故又称鸭瘟为“大头瘟”。
(2)防治。目前对鸭瘟尚无特效药物治疗。主要是加强预防,进行防疫接种。20日龄雏鸭注射鸭瘟胚弱毒疫苗,免疫期雏鸭可达半年以上,成年鸭达1年以上。药物治疗的使用方法为,用蒸馏水将疫苗稀释200倍,5日龄雏鸭肌注0.2毫升,3月龄鸭肌注1毫升。此外,民间某些中草药制剂有一定效果。据试验,每 1000只鸭用海金砂1公斤、凤尾草1公斤、小金钱0.5公斤、灯笼草0.5公斤,用50公斤水煎成汤后饮服或拌料,连用2~3天,可以起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