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主要症状表现为:分蘖增加,叶片短阔、僵直,叶色深绿,叶背的叶脉和茎秆上现初蜡白色,后变褐色的短条瘤状隆起,不抽穗或穗小,结实不良,不同生育期染病后的症状略有差异。苗期发病,心叶生长缓慢,叶片短宽、僵直、浓绿,叶脉有不规则蜡白色瘤状突起,后变黑褐色。根短小,植株矮小,不抽穗,常提早枯死。分蘖期发病,新生分蘖先显症,主茎和早期分蘖尚能抽出短小病穗,但病穗缩藏于叶鞘内。拔节期发病,剑叶短阔,穗颈短缩,结实率低。叶背和茎秆上有短条状瘤突。
水稻发病后典型表现为植株矮缩、叶色深绿、叶背及茎秆出现条状乳白色或蜡白色,后变深褐色小突起、高位分蘖及茎节部倒生气须根、不抽穗或穗小,结实不良。剑叶或上部叶片可见凹凸的皱折,一蔸中有1根或几根稻株比健株矮1/3左右,半全穗。
1、典型症状
(1)发病稻株叶色深绿,上部叶的叶面可见凹凸不平的皱折(多见于叶片基部)。
(2)病株地上数节节部有倒生须根及高节位分枝;病株茎秆表面有乳白色大小约1~2 mm的瘤状突起(手摸有明显粗糙感),瘤突呈蜡点状纵向排列成条形,早期乳白色,后期褐黑色;病瘤产生的节位,因感病时期不同而异,早期感病稻株,病瘤产生在下位节,感病时期越晚,病瘤产生的节位越高。
2、秧苗期症状
病株颜色深绿,心叶生长缓慢,叶片短小而僵直、浓绿,叶脉有不规则蜡白色瘤状突起,后变黑褐色。叶枕间距缩短,其叶鞘被包裹在下叶鞘里,植株矮小(不及正常株的1/3),后期不能抽穗,常提早枯死。 3、分蘖期症状
病株分蘖增多丛生,上部数片叶的叶枕重叠,心叶破下叶叶鞘而出或从下叶枕口呈螺旋状伸出,叶片短而僵直,叶尖略有扭曲畸形。植株矮小,主茎及早生分蘖尚能抽穗,但穗头难以结实,或包穗,或穗小,似侏儒病。
4、抽穗期症状
全株矮缩丛生,有的能抽穗,但相对抽穗迟而小、实粒少、粒重轻,半包在叶鞘里,剑叶短小僵直;在中上部叶片基部可见纵向皱褶;在茎秆下部节间和节上可见蜡白色或黑褐色隆起的短条脉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