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其他 > 怎样识别黄条跳甲?黄条跳甲的发生规律如何? 其他

怎样识别黄条跳甲?黄条跳甲的发生规律如何?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黄曲条跳甲属鞘翅目叶甲科害虫,俗称狗虱虫、跳虱,简称跳甲,在茭陵乡1年发生4~5代,均以成虫在枯枝、落叶、杂草丛或土缝里越冬。翌春气温达10℃以上开始取食,20℃左右时食量增大,达到危害高峰。对于保护地菜苗或露地蔬菜定植后,即可造成危害,以春、秋季危害最重。
黄曲条跳甲成虫啃食叶片,造成细密的小孔,使叶片枯萎,还可取食嫩荚,影响结实。成虫善跳,白天活动,以中午前后活动最盛,高温时还能飞翔。早晚或阴雨天躲在叶背或土缝下。成虫具有趋光性,耐饥饿力弱,抗寒性较强。卵多产于植株根部周围的土缝中或细根上,每雌虫产卵约200粒。卵期5~7d,发育始温12℃,适温26℃,卵发育要求湿度很高,相对湿度达不到100%,许多卵不能孵化。成虫寿命很长,平均寿命30~80d,最长可达1年。产卵以晴天为多,1d中以午后为多,各代间成虫产卵量差异很大,第1、2代产卵仅25粒左右,而越冬代产卵量可多达600粒以上。卵聚集成块,每块20余粒。
幼虫专食植株的地下部分,蛀害根皮成弯曲虫道,使植株生长不良,影响产量和质量。幼虫需在高温下才能孵化,因而近沟边的地里多。幼虫共3龄,幼虫期11~16d,最长可达20d。幼虫在土内栖息深度与作物根系有关,最深可达12cm。初孵幼虫,沿须根食向主根,剥食根的表皮。老熟幼虫多在3~7cm深的土中做土室化蛹。羽化后爬出土面继续为害。预蛹期2~12d,蛹期3~17d,幼虫和蛹的发育始温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