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缺钾“坐蔸”,因叶片上有赤褐色斑点,又叫赤枯病,赤枯病常与中毒及冷害“发赤”伴随在一起,使稻根中毒变黑,甚至腐烂。使稻株内钾氮明显降低。稻株体内蛋白质合成受到阻碍,生长停滞。
防治措施,发病田块,排水不良田块、烂泥田,要开沟排水,降低地下水位,增施磷钾肥,结合中耕,每亩施草木灰混石灰(3:1)125-250千克或过磷酸钙20-25千克,发新根后再灌浅水,适时露田。
水稻缺钾:稻株矮小、老叶下垂黄化、心叶窄挺、茎杆细弱、分蘖减少,初期叶色略呈深绿色,以后基部叶片自叶尖沿叶缘两侧向叶基部逐渐变黄或黄褐色,并产生赤褐或暗褐色大小不等的锈色斑点,严重时斑点合成条状斑块,叶鞘上也有斑点发生,以后自叶尖向下逐渐变赤褐色枯死,并自下叶逐渐向上叶蔓延。最后全株只有少数新叶保持绿色,远看像火烧一样,但一般不会全株枯死,根细弱、根毛很少,整个根细呈黄褐色,新根极少。
缺钾症多发生在浅薄土里、漏水田、黄红壤田,也发生在有机肥少,钾氮比例失调的田块。
防止及补救措施:
(1)改良土壤。如增施有机肥,加深耕作层,添加客土等。
(2)增施钾肥:如增施氯化钾、草木灰、硫酸钾等。
(3)已出现缺钾症的稻田,应立即排水,耘禾露田,喷施1%氯化钾或硫酸钾液2-3公斤,但须注意在缺钾田内不能单纯追施氮肥,否则会加重发病。
上一篇: 大棚栽培草莓蜜蜂传粉技术应注意哪些?
下一篇: 牛创伤性网胃炎的症状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