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抗旱排涝。新栽母竹经过挖取、运输和栽植的过程,鞭根受到损伤,四季竹生长受到破坏。只有在土壤湿润又不积水的条件下,鞭根才可得到充足的水分,获得足够的空气,才有利于恢复生长发育。新栽四季竹如遇久旱不雨、土壤干燥,要适时适量浇水灌溉。而当久雨不晴、林地积水时,必须及时排水。
2.松土除草。新造四季竹竹林稀疏,林地光照充足,杂草灌木容易滋生,如不及时铲除,不仅消耗竹林的水分和养分,而且直接妨碍竹子生长,甚至发生病虫害。因此,新造竹林第一二年除草2~3次,第三年除草1~2次。第一次在3~4月份,第二次在5~6月份,第三次在8~9月份。若每年进行一次除草松土,可在7~8月份进行。
全面整地的竹林可全面除草松土,松土深度为15~20厘米,将杂草翻入土中充作肥料。原来带状或块状整地的竹林可在母竹周围扩大松土垦覆范围,深度为30厘米,垦覆时挖掉树桩、石块、草根。2~3年内垦覆范围逐步扩大,达到连片全垦。
3.适当施肥。竹林成活后开始了行鞭或发笋,如栽竹时未施基肥,单靠土壤的自然肥力是不够的,需要及时施肥补充养分。合理的施肥应做到因时因地制宜,根据竹子生长需要以及造林地的土壤理化性质,缺什么补什么。一般来说,新造竹林各种肥料都可以使用,但应以土杂肥为主,如厩肥、堆肥、饼肥,或以草代肥,再混施适量的化肥,以提高肥效。
上一篇: 玉米花粒期的主要管理措施是什么?
下一篇: 如何防治甘蓝枯萎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