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其他禾谷类 > 稻瘟病的初侵染源主要来自啥? 其他禾谷类

稻瘟病的初侵染源主要来自啥?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稻瘟病的初侵染源主要来自于带菌的种子和病残体

稻瘟病的初侵染源主要来自于带菌的种子和病残体

稻瘟病病原菌为无性世代属于半知菌亚门,稻瘟病菌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病稻草和病种子上越冬。稻瘟病的病菌孢子具有随空气飘散的特性,带病稻草是初侵染的主要来源。用带有潜伏菌丝的种子播种,其秧苗可能发病,而表面带菌(分生孢子)的种子,则在催芽播种后分生孢子萌芽从幼苗基部侵入,因而秧苗发病。在病稻草中越冬的菌丝于来年6~7月间,平均气温达15 ℃以上时,于降雨后可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到本田,叶片受侵染发病后病部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再经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越冬的病草、病瘪粒,都可成为第二年稻瘟病的初侵染来源

来自于带菌 的种子和病残体

稻瘟病的初侵染源主要来自于带菌的种子、带菌稻草及其为充分腐熟的沤肥。

稻瘟病的初侵染源主要来自于带菌的种子和病残体。

稻瘟病的初侵染源主要来自于带菌的 种子和病残体.

病菌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稻草和稻谷上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到稻株上,萌发侵入寄主向邻近细胞扩展发病,形成中心病株。病部形成的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播种带菌种子可引起苗瘟。适温高湿,有雨、雾、露存在条件下有利于发病。菌丝生长温限8~37℃,最适温度26~28℃。孢子形成温限10~35℃,以25~28℃最适,相对湿度90%以上。孢子萌发需有水存在并持续6~8小时。适宜温度才能形成附着胞并产生侵入丝,穿透稻株表皮,在细胞间蔓延摄取养分。阴雨连绵,日照不足或时晴时雨,或早晚有云雾或结露条件,病情扩展迅速。品种抗性因地区、季节、种植年限和生理小种不同而异。籼型品种一般优于粳型品种。同一品种在不同生育期抗性表现也不同,秧苗4叶期、分蘖期和抽穗期易感病,圆秆期发病轻,同一器官或组织在组织幼嫩期发病重。穗期以始穗时抗病性弱。偏施过施氮肥有利发病。放水早或长期深灌根系发育差,抗病力弱发病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