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养殖技术 > 家畜养殖 > > 夏季如何预防仔猪胃肠道疾病?

夏季如何预防仔猪胃肠道疾病?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1.加强饲养管理:该病发生发展与饲养管理密切相关,因此,保持猪舍及用具清洁卫生,加强环境卫生消毒,注意仔猪防寒保暖,把握好仔猪初乳关,增强母猪和仔猪抵抗力,是预防该病的重要措施。一旦发病,应立即把病猪隔离到清洁、干燥和温暖的猪舍中,加强护理,及时清除粪便和污染物,防止病原传播。
  2.病毒性腹泻病的免疫预防:在产前6周和2周对母猪接种猪传染性胃肠炎疫苗,能使仔猪获得免疫保护,未发病猪场可不免疫。 3.细菌性腹泻的防治
  选择仔猪拉痢、新亨痢剑、攻痢、泰乐松、毒泻舒、三效止痢、混感痢绝、氟苯尼考等任一注射剂配合一种炎性抗菌药物如弓克链红+瘟毒先锋、三效混感、混感败血康、土霉素注射液、FB咳喘双规、精品头孢、三效热毒、瘟毒先锋等同时分开肌注,亦可以选用三痢安、痢必妥、毒泻舒、杨树花等口服液进行治疗,拌料预防及治疗可结合新亨速痢肥、灵可壮、阿莫西林粉、高热嗜血康、氟苯尼考粉等,治疗同时请结合阿托品收缩止泻,以及结合其他对症疗法,包括止泻、收敛、强心、补液、纠正酸中毒等措施。
 3. 对细菌性腹泻,主要从饲养管理、疫苗预防和药物防治三方面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在饲养管理方面,坚持自繁自养原则,严格控制引种,抓好母猪产前产后和仔猪的饲养管理和护理,新生仔猪尤其要注意防寒保暖和及早哺喂初乳,保护饲料和饮水清洁卫生,消除各种诱发病因。
  疫苗免疫用自家苗针对性好,是目前国内外用疫苗防治该病较为理想的方法。
  猪场用大肠杆菌K88~K99基因工程苗免疫保护率可达90%,具有较好免疫效果。仔猪黄、白痢对种母猪在产前14~21天注射本地菌株疫苗,对发病严重的猪场在猪出生后1~2天,12~20天接种本地菌株苗。
  仔猪副伤寒用本地菌株在30~40日龄首免,70日龄进行二免。
  仔猪红痢:在发病猪群,对怀孕母猪于产前1个月和产前半个月各肌肉注射猪红痢氢氧化铝菌苗10毫升,使仔猪出生后吃到注苗母猪初乳,获得免疫保护。做好房产及临产母猪的清洁卫生及消毒工作;在常发病猪场,仔猪出生后,在没吃初乳前用抗菌素药物(如青毒素、土毒素、痢特灵)进行预防性口服,有一定效果。
  在药物防治方面,临床菌株耐药现象十分普遍,且以多重耐药为主,但对硫酸新霉素和硫酸庆大霉素等耐药较少。
   4.饲料营养和管理引起的猪腹泻的防治
  一是加强饲养,防止营养因子缺乏。妊娠母猪喂全价料,保持营养平衡,防止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C、维生素E、微量元素及矿物质缺乏,以保证胎儿正常发育。同时,为使免疫母猪尽可能多给仔猪提供特异性抗体,可在母猪饲粮中添加VE;在配种前15天内及妊娠期间,在母猪日粮中加入适量低分子脂肪酸,可显著提高初乳中总蛋白质、免疫球蛋白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从而增强仔猪抗病原体,特别是肠道病原体的能力,减少断奶前肠道病造成的损失,防止腹泻。
    二是减少蛋白质含量,降低日粮抗原反应。一般在7日龄左右,仔猪开始喂全价颗粒料,在断奶前每头至少补饲600克以上,使仔猪消化系统在断奶前充分发育,适应断奶后采食饲料,尤其是植物性饲料,建立对饲料粗蛋白的免疫耐受性,减少日粮抗原过敏反应。同时,在保证仔猪所需必需氨基酸的前提下,蛋白质水平不能过高,粗蛋白含量控制在19%以内,既可减少日粮抗原反应,也可减少肠内蛋白质因消化不良造成的腐败和仔猪断奶后腹泻。
  三是加强管理,减少各种应激反应。仔猪自身神经调节和体温调节机能尚不完善,对各种应激因素的刺激适应性较差,易造成消化机能紊乱引起腹泻。因此,保持舍内温暖和一定湿度(50%~60%)、避免温度骤然升降,加强环境卫生消毒,保持分娩舍、保育舍清洁、卫生、干燥;逐步断奶(白天将母猪隔离,夜间母仔合并,最后去母留仔),保持断奶前的饲喂次数和方式;断奶后一周内不换料,然后逐渐换料。总之,避免能引起仔猪腹泻的各种应激反应,对预防仔猪腹泻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