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养殖技术 > 家畜养殖 > > 如何预防奶牛酮病?

如何预防奶牛酮病?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饲喂含足够蛋白质、能量和微量元素的全价日粮。对于泌乳期的牛更要如此。牛既不能营养不良,也不要过于肥胖。妊娠后期,限制挤奶次数,饲喂优质牧草,避免饲喂发酵青贮。分娩前后,可投喂丙酸钠,每次120克,每天2次,连用10天,预防效果较好。在管理上,要做到厩舍清洁,冬暖夏凉,空气流通,牛床干燥,环境舒适。妊娠后期,应在平坦运动场做适量运动。此外,对前胃疾病、真胃变位、产科病和各种中毒病等,应早期确诊,及时治疗,以减少继发生酮病的发生。

应当尽量改进饲养管理方法,从预防上下功夫。产奶盛期容易引起糖份不足,所以在按照奶量给予精料的同时,应避免给予质量低劣的青贮,特别是丁酸发酵的青贮。从分娩前到分娩后1个月期间,给牛内服糖蜜和丙二醇等糖源,有一定的预防效果。
治疗过程中,以高浓度葡萄糖(25%—50%葡萄糖500—1000m1)为主剂,在混合注射保肝和维生素等制剂的同时,还应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强地松龙、氟美松)或有机酸盐类等则会更有效;对神经型酮病,静脉注射25%硫酸镁注射液200~500m1或2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250m1有效;在继发型酮病时,主要重点要治疗其原发病。另外,对并发严重脂肪肝变的酮病牛,应参照肥胖母牛综合征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

怀孕母牛不宜过肥,尤其干奶期多发胎次的牛酌情减少些精料,产前要调整好消化机能,如产前34周逐渐添加精料以便使母牛产犊后能很好适应产奶量加料,但精料中蛋白质不宜过高,一般不得超过16%。不喂发霉、变质、低劣的干草和品质不良的青贮,不要突然改变饲料,饲料中应含足够的维生素、微量元素。 补糖和糖源性物质:4050%葡萄糖5001000毫升静注,每天34次,最好是长时间静输,丙酸钠110225克分两次加水内投,丙二醇或甘油225加水投服,每日2次,连服2天后量酌减。?xml:namespace>激素疗法:糖皮质类激素如醋酸考的松、氢化考的松、强的松龙、氟美松等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也有良好效果。静注葡萄糖的同时,适当用小剂量的胰岛素,有促进糖的利用的作用。缓解酸中毒:50%的碳酸氢钠静脉注射,最好结合血浆二氧化碳结合力测定使用。乳酸钠也是纠正酸中毒的药物。其他对症治疗:有神经症状的适当使用镇静剂如安溴、氯丙嗪、辅酶A或半胱氨酸、葡萄糖酸钙、B族维生素、VCVE?xml:namespace>

1)加强饲养管理,供应平衡日粮,保证母牛在产犊时的健康。

2)加强干奶牛的饲养 应防止干奶牛过肥,应限制或降低高能浓厚饲料的进食量,增加干草喂量。

3)分群管理 根据奶牛不同生理阶段进行分群管理,同时应随时调整营养比例。饲料要稳定,防止突然变更;饲料品质要好,严禁饲喂发霉变质饲料。

4)加强运动,增加全身抵抗力。舍饲母牛每日必须有一定的运动时间,减少产后子宫弛缓、胎衣不下的发生,增进食欲。

5)加强临产和产后牛只的健康检查。建立酮体监测制度。定期检查。产前10d,隔12d测一次;凡是血酮含量在1.0mmol/L的因注意有发展成亚临床酮病的趋势

6)定期补糖、补钙 对年老、高产、食欲不振及有酮病病史的牛只,于产前1周开始补50%葡萄糖液和20%葡萄糖酸钙液各500mL,一次静脉注射,每日或隔日一次,共补24次。

7)调整日精结构,增加生糖先质物质。在高产而又有酮病发生的牛群中,应加强日粮的供应。保证有足够的能量水平;减少生酮饲料的喂量,考虑应用生糖先质物质的补饲。

首先应加强对病牛的护理,调整饲料,减喂油饼类等富含脂肪类饲料,如豆饼、胡麻饼、葵花饼等,增喂甜菜、胡萝卜、优质干草等富含糖和维生素的饲料,限制高能量的浓厚饲料的进食量,增加干草喂量。通常按干物质计,精粗料比例以30:70为宜;按混合料计,以每日3千克-4千克,青贮15千克-20千克,干草量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