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薯类作物 > 马铃薯 > 马铃薯生长对光照有那些要求? 马铃薯

马铃薯生长对光照有那些要求?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株行距配置的基本原则是:大行距,小株距。小株距保证了亩株数,大行距有满足了马铃薯生长通风透光的要求。

马铃薯是喜光作物,在生长期间日照时间长,光照强度大,有利于光合作用。栽培的马铃薯品种,基本上都是长日照类型的。光照充足时枝叶繁茂,生长健壮,容易开花结果,块茎大产量高。特别在高纬度与高海拔地区,光照强、温差大适合马铃薯的生长和养分积累,一般都能获得高产量。相反,在树阴下或与玉米等作物间套作时,如果行间距小、共生时间长,玉米遮光,而植株较矮的马铃薯光照不足,养分积累少,茎叶嫩弱,不开花、块茎小,产量低。就是马铃薯单作的条件下,如用植株高大的品种,密度大、株行距小时,也常出现互相拥挤,下部枝叶交错,通风、透光差,也会影响光合作用和产量。

光照可明显地抑制块茎上芽生长。窖内贮藏的块茎在不见光的条件下能过休眠期后由于窖温高,而长出又白又长的芽子,如把萌芽的块茎放在散射光下,即使在15~18℃的温度下,芽子长得也很慢,我国南方架藏种薯和北方播种前催芽,都是利用这一点来抑制芽子的过度生长。而且在散射光下对种薯催大芽,是一项重要的增产措施。

第一阶段生长(即发芽期)要求黑暗,光线抑制芽伸长,促进加粗、组织硬化和产生色素。幼苗期和发棵期长日照有利于茎叶生长和匍匐茎发生。结薯期宜于短光照,成薯速度快。在12小时日照长度下,养分向块茎输送的速度比19小时日照长度下快5倍。叶的光合强度在12小时日长下比19小时日长提高50%。马铃薯是喜光作物,其生长发育对光照强度和每天日照时数有很明显的反应。强光不仅影响马铃薯植株的生长量,而且影响同化产物的分配和植株的发育。茎秆在弱光下伸长强烈,表现细弱;强光下茎秆矮壮。强光下叶面积增加,光合作用增强,植株和块茎的干物重明显增加。短日照有利于结薯不利于长秧。此外,短日照可以抵消高温的不利影响。高温一般促进茎伸长而不利于叶和块茎的发育。但在短日照下,可使茎矮壮、叶肥大、块茎形成较早。因此,高温短日下块茎产量往往比高温长日照要高;光对马铃薯产量形成的最有利情况是,幼苗期短日照、强光和适当高温,有利于促根;壮苗和提早结薯;发棵期,长日照、强光和较大的昼夜温差,适当高温有利于建立强大的同化系统;结薯期短日照、强光和较大的昼夜温差,有利于同化产物向块茎运转,促使块茎高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