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日常预防措施
1.1 严格引种检疫 近年来猪的疫病发生原因很多,其中引种不检疫成为外疫侵入的主要原因之一。多数中小型在购进母猪时,关注最多的是场在引种时必须进行严格的检疫,严防引进带疫猪。同时要到正规生产厂家引种,索要可能发生疫病的种类很多,许多疫病目前已有有效的疫苗(如猪瘟、猪丹毒、猪流行性腹泻、口蹄疫等),但有些疾病虽有疫苗(如大肠杆菌病、猪气喘病等),但实际应用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药物防治无疑是一种重要的辅助手段。另外,在饲料中添加各种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抗氧化剂、氨基酸、中草药以及微生物制剂(如促菌生、调痢生)等,也是增强抗感染的措施之一。
1.4 消毒、杀虫、灭鼠 消毒是杜绝传染源并确保猪群健康的一项重要措施,任何都应该重视,通常可分预防性消毒和疫源性消毒。前者是指没有发生传染病时,对畜舍、用具、场地、饮水等进行消毒,也就是常规消毒。后者是在发生传染病后,为控制病原的扩散对已造成污染的环境、畜舍、饲料、饮水、用具、场地及其他物品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毒。
杀虫:首先是做好消灭蚊蝇工作,其次是杀虫。
灭鼠:畜舍、饲料库等场所应注意做到防鼠的要求。特别是对饲料的保藏处要杜绝有鼠的进出。灭鼠药的选用要选择对人、畜毒性低的毒鼠药。
2 健全兽医管理制度
猪群的健康状况是规模化养殖成败的关键,兽医管理制度是维护猪群健康发展的保障。主要应做到:
2.1 建立经常性消毒制度
在大门,要设立长于汽车轮一周半的水泥消毒池,生产区门口应有更衣室、消毒室和消毒池;进入场区应更换衣服、鞋帽等并进行消毒,非工作人员尽量避免进入生产区。饲只要尽量做到"全进全出"饲养制度。一批猪转出后,要对猪舍进行彻底消毒,空闲一周后方可进猪。,应建立兽医诊断室,便于对传染病和寄生虫进行监测。尽量做到自繁自养。从外地引进场内的猪只,要严格进行检疫。引进后要单独饲养观察至少3周,确认无病后,方可进入猪舍。每天早、晚巡视猪舍,若发现异常猪只,将其剔出,送隔离舍观察、诊断和处理。死亡猪只要进行剖检做出正确诊断。建立详细的疾病检查、剖检、诊断、治疗、处理等记录,以了解疫病动态。
2.3 建立可行的免疫、驱虫制度
免疫程序的制定和驱虫计划,应符合本场的猪群实际情况,也应考虑周围环境,尤其是邻近地区疫病流行状况。免疫前、后应做好免疫监测,确保免疫时机,观察免疫效果。驱虫前、后要做好虫卵和虫体监测,以确定驱虫时机,观察驱虫效果。因地制宜建立药物预防程序,正确使用饲料添加剂,对诸如沙门氏菌病、大肠肝菌病及气喘病等,可以将药物拌入饲料或饮水中服务。严格做好尸体处理,发现死猪,应送剖解室剖解,并及时做出诊断,然后对尸体进行烧毁或深埋处理。若发生传染病,按传染病的性质,做好检疫、隔离、封闭、消毒等措施,及时控制和扑灭疫病,减少经济损失。
上一篇: 如何给花生补钙?
下一篇: 大棚草莓出现缺素症状该咋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