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栽冬春茬西红柿裂果的主要原因: (1)苗期温度低。在花原基分化期遇到10℃以下低温,使子房壁细胞发育不全造成裂果。西红柿在幼苗期的2片真叶以后,果穗上的花原基就相继开始分化,花原基分化期要求适温是18-20℃,夜间为11-15℃,所以在两叶期以后的幼苗期最低温度不能长期低于10℃以下。可是在生产实践中,一些菜农看到西红柿幼苗能忍受3-8℃低温,就误为西红柿幼苗不怕低温。特别是某些菜农,为了赶早,提前播种育苗,又长,采用3-5℃的低温控苗,这就为裂果埋下了祸根,最后发生大面积裂果,造成严重减产减收。 (2)氮肥施用过量。另外生长期大量施用氮肥,而磷钾肥不足或二铵施用过量,而影响钙硼的吸收和氮磷过量而钾肥不足及长期处于超过30℃以上的高温管理,也是引起脐部裂果的原因之—。 (3)激素用法有误。棚栽西红柿在使用保花保果激素时,重复点花和浓度不当也会造成裂果。
水肥供应不均匀,品种也有一定关系
番茄裂果的原因
1.品种影响。一般来说,果皮薄、果实圆形的大型果容易出现裂果,而果皮厚、高圆形的属抗裂品种。因此在生产中选择品种非常关键,一定要选择皮厚、耐储运的品种。
2.用肥不当造成的裂果。果实生长期需要大量的钾肥,与此同时氮肥的需求量降低,而此时如果大量施用氮肥而忽略钾肥用量,会造成果实钾素缺乏还会影响作物对钙、硼元素的吸收。如番茄柿脐部裂果的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矿质元素缺乏。因此在果实生长期为防止矿质元素供应失调,应该适当控制氮肥的施用量,适当增施钾肥以满足果实生长发育所需肥料养分。一般来说,钾肥的施用量为氮肥的 2倍即可。
3.土壤水分含量与空气湿度的剧烈变化影响造成的裂果。有些菜农在番茄生育前期为防止植株徒长采取控水措施,而在进入结果期后又采用肥水猛攻的措施促进果实发育,在这种肥水充足的条件下,番茄果肉生长速度快,果皮相对生长速度慢也是造成裂果的主要原因。要防止这一类型的裂果要从加强棚内水分管理方面入手,从开花前就要开始注意棚内土壤,见干浇水,到了花后的果实膨大期时,只须保持地面湿润,尽量避免大水漫灌,严防田间积水,尽量避免土壤干湿度剧烈变化,可采取“小水多灌”的方式,少量多次提供生长所需水分,降低裂果率。
4.气候变化导致的裂果。高温天气容易造成果实裂果,因为高温天气情况下,棚内温度升高,植株蒸腾作用加快,果实失去的水分得不到及时补充,容易引起果皮受伤,甚至导致.日烧,这些细小的伤害在遇到潮湿的棚内温度时,果皮表面会聚集大量的水分,这些水分会通过那些伤处渗入果肉内,致使果肉细胞膨胀,当果肉细胞膨胀到一定程度时,果皮就会以伤处为中心发生膨裂。
5.激素使用不当造成的裂果。早春番茄难坐果,过度加大点花药浓度,激素使用量增加,致使番茄出现裂果。
6.缺硼造成的裂果。硼元素缺乏也是造成番茄裂果的一个原因。可于开花结果期喷洒硼砂补充硼元素,防止因缺硼造成的番茄裂果。
7.人工操作不当造成的裂果。蔬菜日常生产和栽培管理过程中,为了增加棚内通风透光性,提高果实的着色程度而过度疏除叶片。只留上部几片叶片,下部的叶片一概疏除,功能叶片不足,制造的光合产物不足,果实得不到充足的营养而表现裂果现象。所以对生产中没有病虫害、没有黄斑的叶片,不能过早打掉,因为这些叶片仍然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体。另外,留果过量也会导致番茄出现裂果。一般来说,每穗果实留三四个果即可,有些菜农为了增加产量,每穗果实上留5—6个果,留果过多因得不到充足的营养而易裂果。
8.用药不合理造成的裂果。有些菜农为防治一种病害,任意增加用药浓度,用药过重影响了果皮的生长速度,造成番茄裂果。另外,喷药时温度过高,药液挥发快,致使果面残留的药液浓度迅速变大,在药物的刺激下,果皮也容易产生裂口,形成裂口。因此在生产中配药时不可随意增加用药浓度,要按照农药的酸碱性,科学复配,还要注意喷药时间,一般选择在上午九时到十一时或下午,番茄果面消露后进行。另外,薄膜透光率差也会导致番茄裂果。棚膜透光率差直接影响光合作用,导致光合产物不足,果实因得不到充足的营养而表现为裂果。还有病毒病严重的植株裂果多。因为发生病毒病的植株叶片卷曲,不能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不能制造充足的营养供应果实生长而出现裂果。
上一篇: 甘薯壮苗的标准是什么?
下一篇: 光堂要如何栽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