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技术用分株和芽插繁殖。分株繁殖:于春季3-4月或秋季9-11月,将母株周围分蘖出来的小苗,连根挖取,并切断与母株连接的地下茎,按行株距50cm×50cm定植,每穴1株。牙插繁殖:从母株上切取顶芽和侧芽,长5-10cm扦插育苗,约20d生根生定植。
田间管理生长期勤除草,同时结合松土或培土。每年施肥3-4次,夏季天热干燥时须淋水,雨季注意排除积水。世界工厂现代农业网小编提醒您,要养好芦荟,还需多注意以下几点。
土壤排水性能要好
芦荟喜欢生长在排水性能良好,不易板结的疏松土质中。一般的土壤中可掺些沙砾灰渣,如能加入腐叶草灰等更好。排水透气性不良的土质会造成根部呼吸受阻,腐烂坏死,但过多沙质的土壤往往造成水分和养分的流失,使芦荟生长不良。
温度保持在15-35℃
芦荟怕寒冷,它长期生长在终年无霜的环境中。在5℃左右停止生长,0℃时,生命过程发生障碍,如果低于0℃,就会冻伤。生长最适宜的温度为15-35℃,湿度为45-85%。
水分不宜过少或过多
和所有植物一样,芦荟也需要水分,但最怕积水。在阴雨潮湿的季节或排水不好的情况下很容易叶片萎缩、枝根腐烂以至死亡。
日照充足但避免暴晒
芦荟需要充分的阳光才能生长,需要注意的是,初植的芦荟还不宜晒太阳,最好是只在早上见见阳光,过上十天半个月它才会慢慢适应在阳光下茁壮成长。
肥料尽量用有机肥
肥料对任何植物都是不可缺少的。芦荟不仅需要氮磷钾,还需要一些微量元素。为保证芦荟是绿色天然植物,要尽量使用发酵的有机肥,饼肥、鸡粪、堆肥都可以,蚯蚓粪肥更适合种植芦荟。
无性繁殖速度快
芦荟一般都是采用幼苗分株移栽或扦插等技术进行无性繁殖的。无性繁殖速度快,可以稳定保持品种的优良特征。
芦荟怎么养?想必您已经简单了解芦荟的养法了吧。在养殖芦荟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其它问题,如果您有更多关于芦荟怎么养,芦荟的养法的好的建议,世界工厂现代农业网小编欢迎您分享自己的看法与经验。
芦荟系百合科多年生常绿多肉质草本植物,原产于非洲热带沙漠地区,耐贫瘠、干燥,怕寒冷、潮湿。目前我国许多地方均有种植生产基地。
芦荟的栽培方式有地栽(温室、大棚、露地)、盆栽和无土栽培。现将其地栽技术介绍如下:
1、整地作畦。栽植前需整地作畦。整地,要与化学除草、土壤消毒相结合。一般于整地前20天进行化学除草、土壤消毒。然后,每亩基施有机肥和土杂肥20立方米,深翻、细耙2-3遍,再整平,作成高畦形式。畦面宽1米,长度可根据(温室、大棚、露地)地势来确定。温室与大棚,畦沟宽35-40厘米,沟深15-20厘米;露地畦沟宽40-45厘米,沟深25-35厘米,畦埂高为10厘米。
2、适栽时期。春季的3-5月和秋季的9-11月为最佳栽植时期。因这两个季节移栽,返苗周期短,约1周左右就可生长出新根系。最好选择阴天进行移栽。
3、栽植方法。对10-15厘米高的分株苗或插扦苗,每畦栽植5行,株行距为15厘米×15厘米;植半年后,苗高20厘米-30厘米时,间苗移栽,每畦变成3行,株行距为30厘米×30厘米;栽植1年后苗高50厘米时,再次间苗移栽,株高距为60厘米×60厘米,每畦变成2行。栽植时,要挖适当大的穴,栽植后马上浇水,以确保成活。
4、植后田管。栽植后要保证芦荟生长所需适温15-28℃、适湿75%-85%,要合理灌、排水,施肥原则为少施、勤施。春秋季施肥量适当多而勤,夏季较少,冬季更少,也可视苗龄和植株大小灵活掌握。可在中耕的同时结合除草。在冬季,气温低于5℃时,要采取防寒保温措施,以防冻害。
上一篇: 国家禁限用农药的品种?
下一篇: 芋腐病如何采用农业措施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