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常有一个时期,对某种养分的要求在绝对数量上并不多,但需要的程度却很迫切。此时如缺乏这种养分,作物生长发育就会受到明显的影响,而且由此所造成的损失,即使在以后补施这种养分也很难恢复或弥补。这一时期就叫作物的营养临界期。
同一种作物,对不同种类的养分来说,其临界期也不完全相同。大多数作物,磷的临界期都在幼苗期。例如棉花一般在出苗后10~20天,玉米在三叶期。作物幼苗期正是由种子营养转向土壤营养的转折时期。此时作物种子中所贮藏的磷已近于用尽,而根系还很弱小,它既与土壤接触面很小,又表现为吸收能力差。从磷的作用和它在土壤中的变化特点来看,磷对促进根系发育有明显的作用,苗期需磷迫切是扎根的需要。由于土壤中有效磷一般含量不高,而且移动性差,所以苗期需磷十分迫切。在农业实践中,采用少量速效性磷肥作种肥,常能收到极其明显的增产效果。
氮的临界期,一般比磷晚些,往往是在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的时候。例如冲冬小麦是在分蘖和幼穗分化两个时期。生长后期补施氮,只能增加茎叶中氮素含量,对增加穗粒数或产量已不可能有明显作用。棉花氮的临界期是在现蕾初期。如此时缺氮,花蕾少且易脱落,对提高产量有不利的影响。有关钾的临界期问题,试验资料很少。有资料认为,水稻钾的临界期在分蘖期和幼穗分化期。
生产上常用施种肥的方式来解决作物营养临界期对养分的需要,一般每亩施用10公斤磷酸二铵与种子同时施入,可以满足作物苗期营养的需要,特别是在贫瘠土壤上种肥的效果最明显。
上一篇: 果树无公害生产中哪些农药可以使用?
下一篇: 寄生在我国贝类中的豆蟹有哪几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