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其他 > .农药科学使用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其他

.农药科学使用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一、根据有害生物的特性合理选用农药  
二、农药特性的充分发挥和利用  
三、非靶标受影响最小  
四、结合环境因素使用农药  
五、安全使用农药 

农药使用的几大基本原则

要想实现科学使用农药就要考虑以下问题:一是病菌(真菌和细菌)、病毒、害虫等有害生物的生理特点、生活习性、对农药的抗性,二是作物对病菌、病毒产生免疫力的机理。

具体操作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防病低浓度,治病高浓度

这是农药科学使用的第一原则,也就是说,即使治病也不能浓度过高,否则易产生抗药性和药物浪费,同时也易产生药害。

二、交换用药,混合用药

一种农药效果再好,也不要在一茬作物上使用超过3次以上。最好2-3种具有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混用。不同的作用机理和作用方式既增加了防治的效果,又降低了病虫草害的抗药性。当然,也可以同时加上一种或几种营养、防病、提高免疫力的叶面肥或植物生长调节剂。

三、均匀喷施,定量用药

喷雾器的压力要足,雾化要好,喷出的是雾而不是雨。喷药是要喷施叶片两面和茎秆,做到细致均匀,不能漏喷或重喷,以免造成防治效果不佳或农药药害;不能将两喷雾器或三喷雾器的药加到一喷雾器里喷施,这样无形中加大了浓度;更不能该喷三喷雾器才能到位的,为了省事,只喷了两喷雾器,甚至一喷雾器。否则,治病冶虫效果差,甚至越打越严重。

四、喷药时适当增加优秀展着剂,以提高防治效果

优秀展着剂就是通过提高喷洒的药液在植物茎叶和害虫、病原菌体表的湿润和展开能力,从而充分发挥药效的助剂。有些也可叫表面活性剂,可降低水的表面张力,增加水溶液或水悬液在茎叶和虫体表面的湿展能力。有些害虫体表有蜡质层,水难以湿润和展着,加上了展着剂以后药剂就能更快地侵入害虫体内,防治效果大大提高。常见的展着剂如:有机硅、渗展宝等。

1、根据防治对象和农药的性能,选择农药。

  不同类别的防治对象同一类防治对象中不同种明确防治对象的种类。当一种防治对象有多种农药可供选择时,应选用高效、经济、安全的品种。

  2、根据防治对象的发生情况及环境条件,确定施药适期。

  一是防治病虫害应按“防治指标”进行施药。二是适期用药。根据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严格掌握最佳防治时期,做到适时用药。

  3、掌握有效用药量,适量施药。农药的有效用药量(或浓度)是通过田间试验获得的。

  4、交替用药、轮换用药,防止产生抗药性。蔬菜生长前期以高效低毒的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混用或交替使用为主,生长后期以生物农药为主。

  5、合理混配药剂。

  原则:农药混配要以保持原有效成分或有增效作、不增加对人畜的毒性并具有良好的物理性状为前提。

  中性农药之间可以混用 中性农药与酸性农药可以混用酸性农药之间可混用碱性农药不能与其他农药混用微生物杀虫剂不能同杀菌剂及内吸性强的农药混用。

  6、要严格按照期限执行农药安全间隔。

1、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2、严格按照防治指标施药;
3、掌握施药适期;
4、采用适宜的剂量;
5、轮换用药;
6、合理地混用农药。

病,以防为主;虫,发现才治;草,最好是机械清除;鼠,想尽办法除掉!

 1、根据防治对象和农药的性能,选择农药。

  不同类别的防治对象同一类防治对象中不同种明确防治对象的种类。当一种防治对象有多种农药可供选择时,应选用高效、经济、安全的品种。

  2、根据防治对象的发生情况及环境条件,确定施药适期。

  一是防治病虫害应按“防治指标”进行施药。二是适期用药。根据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严格掌握最佳防治时期,做到适时用药。

  3、掌握有效用药量,适量施药。农药的有效用药量(或浓度)是通过田间试验获得的。

  4、交替用药、轮换用药,防止产生抗药性。蔬菜生长前期以高效低毒的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混用或交替使用为主,生长后期以生物农药为主。

  5、合理混配药剂。

  原则:农药混配要以保持原有效成分或有增效作、不增加对人畜的毒性并具有良好的物理性状为前提。

  中性农药之间可以混用 中性农药与酸性农药可以混用酸性农药之间可混用碱性农药不能与其他农药混用微生物杀虫剂不能同杀菌剂及内吸性强的农药混用。

  6、要严格按照期限执行农药安全间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