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芽枝霉果腐病。该病原菌繁殖体(孢子)潜伏在土壤中,喜弱光,借助气流或农事操作中传播,其发病期多在果实接近成熟时表现。由于该病原喜弱光,辣椒果实中的尾段为最初长出,所暴露的时间相对较长,且气孔空隙也相对多而大,因此病原易于先从尾部入浸。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可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多霉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0%噻菌铜悬浮剂500倍液,每隔约7天交替用药喷洒1次,连续用药2~3次。此外,要及时对植株摘除黄叶、病叶、病果,提高辣椒地的通风透光程度;对植株增施钾肥及喷施农丰素芸苔素内酯(可在每60公斤的杀菌稀释药液中,加入农丰素芸苔素内酯30毫升和磷酸二氢钾180克),以提高植株的抗病害能力。
灰霉病和菌核病引起的烂果,灰霉病以门椒、对椒发病较多,在幼果顶部或蒂部出现褐色水渍状病斑,后凹陷腐烂,呈暗褐色,表面出现灰色霉层,其它部位症状较少。菌核病由果柄发展到全果,呈水渍状腐烂,浅灰褐色,其它部位也有相似的症状。湿度大时可用速克灵烟剂熏,湿度不大时可选喷开尔加克菌星粉剂混合液,7天一次,连续喷2~3次。
软腐病引起的烂果初呈水渍状暗绿色斑,后全果软腐,具恶臭,果皮变白,干缩后脱落或挂在枝上,其它部位很少症状。可喷施72%农用链霉素4000倍液或50%DT杀菌剂500倍液,7天1次,连喷2~3次。棉铃虫、烟青虫是传病媒介,要及时用菊酯类农药喷杀。
疫病引起的烂果多数先从蒂部染病,呈水渍状灰绿色斑,后迅速变褐软腐。潮湿天气,表面长出稀疏的白色霉层,病果干缩不脱落。其它部位如茎杈枝叶上,常有水渍状褐斑。可喷64%杀毒矾与55%瑞毒霉混合液(50千克水中,两药各加100克),或58%甲霜灵锰锌400倍液,或47%加瑞农800倍液,7天1次,连喷2~3次。
炭疽病引起的落果接近成熟时易染病。初呈水渍状黄褐色圆斑,中央灰褐色,上有稍隆起的同心轮纹,常密生小黑点。潮湿时,病斑表面常溢出红色粘稠物;干燥时,病部干缩成膜状,易破裂露出种子。叶片染病,初为水渍状褪绿斑点,后变为边缘褐色,中部浅灰色的小斑。可选喷百菌清、甲基托布津和新万生,以新万生效果最好,7天一次,连续喷2~3次。
绵腐病引起的烂果果实受害腐烂,湿度大时,上生大量白霉。可喷50%DT杀菌剂500倍液或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7天一次,连续喷2~3次。
黑霉病引起的烂果一般果预先发病,也有的从果面开始,初期病部颜色变浅。果面渐渐收缩,并生有绿黑色霉层。可喷50%DT杀菌剂5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400倍液,7天一次,连续喷2~3次。
日灼病引起的烂果高温天气,果实向阳部分,受阳光直晒,使果皮褪色变硬,产生灰白色革质状斑,易被其它菌腐生,出现黑霉或腐烂。应及时浇水,改善田间小气候,均衡供水,减少该病发生。
脐腐病引起的烂果果实脐部受害,初呈暗绿色水渍状斑,后迅速扩大,皱缩,凹陷,常因寄生其它病菌而变黑或腐烂。可干着果后喷洒1%过磷酸钙或0.1%氯化钙。如病部变黑或腐烂,可按黑霉病或软腐病防治。
上一篇: 如何防治牛中署?
下一篇: 兔球虫病按寄生部位,可分为几种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