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玉米 > 花粒期玉米怎样浇水和排涝? 玉米

花粒期玉米怎样浇水和排涝?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玉米花粒期肥水管理技术

花粒期田间管理的中心任务是为开花、授粉、结实创造有利条件,既要防早衰,又要防贪青晚熟。达到粒多、粒饱、高产的目的。

1、巧追“攻粒肥”:若土壤瘠薄,前穗期追肥不足,玉米长势弱,有脱肥现象,应追攻粒肥。但要掌握早施少施的原则,一般不晚于吐丝期,施肥量不越过总追肥量的10%左右。夏玉米和麦套玉米,期肥不足,穗期追肥量少时,应追攻粒肥,以防早衰。如果土壤肥沃,穗期追肥较多,玉米长势又好,无脱肥现象,则不必再施攻粒肥,以防贪青晚熟。

2、浇水与排水:玉米从抽雄到乳熟期仍需要大量水分。适宜的土壤水分能延长叶片功能期,防止早衰,促进籽粒形成与灌浆。开花灌浆期干早时浇水,增产效果显著。玉米生育后期,根系生活力减弱,不耐涝,此期如果田间持水量长时间超过80%,会引起根系缺氧,导致早衰,降低粒重。因此,低洼易涝地块,或雨水过多年分,还应注意排涝。

玉米花粒期需水较多,反应敏感,是决定粒数多少、粒重高低的关键时期。这时水分充足,对促进子粒形成,提高绿叶的光合能力和增生支持根防倒有明显作用。因此,应在开花及其以后10天左右及时浇水,使田间水分保持在田间待水量的80%左右,以满足花粒期玉米对水分的需求。但是,还要防止水分过多,否则氧气不足,造成根的呼吸作用受抑制,吸收力降低,代谢失调,易倒易早衰,影响产量、质量,故应注意水多排涝。

玉米花粒期是需水临界期,此期玉米耗水量占总耗水量的50%左右,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80%。玉米花粒期应灌好2次关键水:第一次在开花至籽粒形成期,是促粒数的关键水;第二次在乳熟期,是增加粒重的关键水。花粒期灌水要做到因墒而异,灵活运用,沙壤土、轻壤土应增加灌水次数;黏土、壤土可适时适量灌水;群体大的应增加灌水次数及灌水量。此外,玉米花粒期若遇雨水过多,应注意及时排涝。